备考资料
护士资格考试,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昭昭医考官网小编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总结:
1.一般症状当VitD缺乏到一定程度时,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出汗,尤其是吃牛奶哭的时候,汗味难闻;易怒,夜惊,夜哭。这些都不是佝偻病的具体症状,但是在易发区,参考相关情况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参考。
2.骨病体征
(1)头部:早期可见囟门扩大,或闭锁年龄延迟,牙齿延迟。接缝加宽,边缘柔软。严重的话,乒乓球头骨可以软化。方形头盖骨可以出现在7——8个月——以前额和顶骨为中心向外凸出。隆起加重可出现鞍颅、臀颅、横颅。
(2)胸部:婴儿期肋软骨区可以扩大,以5——8肋软骨为主,圆形,大球形,称为“串珠”。如果“串珠”扩展到胸部,肺部可以被压缩。肋骨软化后,是由于膈肌附着点长期牵引造成的,导致肋骨边缘上部陷进去,肋骨边缘翻出来形成凹槽,称为肋骨软槽。
6—8肋在与胸骨柄的关节处内陷,可使胸骨凸起,称为鸡胸肉。当这些体征并存加重时,可引起胸廓畸形,腹肌松弛胀大,呈小提琴样胸腹休息征。这种畸形会影响心肺功能。有些佝偻病患儿,锁骨曲率变大,长度和直径变短,使肩部靠得很近,影响胸部伸展。还可见到剑突内陷的漏斗胸,应与家族性漏斗胸相鉴别。有些大龄儿童胸骨柄较浅,是佝偻病的后遗症之一。
脊柱:活动性佝偻病,久坐后可导致脊柱后弯,偶尔侧弯。骨盆:病情严重,骨盆可变形,前后径常缩短,这将成为未来女性难产的因素之一。
四肢:对于733548个月以后的佝偻病患儿,四肢骨骺全部增大,尤其是尺骨远端和腕关节桡骨处常可见圆形、钝而粗的球体,称为佝偻病的“手镯”。学步前后,由于骨质软化和身体的重力和张力,可能会出现“O”型腿。“O”型腿的弯曲部分可以弯曲在小腿较小的1/3或小腿中部、膝关节、股骨甚至股骨颈,因此很难恢复。走路前出现“O”型腿,要和生理弯曲区分开来。行走后下肢常呈“X”形变化。
严重的下肢骨扭曲往往会导致步态不稳,这是因为两肢距离太宽,无法内收。为了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左右摆动是走路时的“鸭步”。影响股骨颈角缩小和膝关节外翻的人很难自然恢复。严重佝偻病,偶有创伤,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往往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其他:严重佝偻病患儿常伴有肝脾肿大、贫血、杰克斯综合征。有些孩子智力发育迟缓。在一些新生儿中,喉咙喘息发生在出生后或1——2周后。吸入伴随回声和三凹征,在喂奶和哭闹时加重。这种病和先天性发育不良有关。VD后可以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逐渐愈合。严重佝偻病患儿的运动功能建立延迟,如坐、站、走、步态等。由于活动期佝偻病的影响,已建立的运动功能也可降低。
3.在佝偻病的VD缺乏期,血液中25-OHD3和1,25-(OH)2D3水平下降或正常。此外,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也发生了变化。初期血磷下降,随后血钙下降,碱性磷酸酶升高,PTH升高。休克期血钙、血磷下降,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恢复期血清25-OHD3和1,25-(OH)2D3升高,钙磷开始升高。用
佝偻病早期X线表现正常,早期可出现暂时性钙化带正常、模糊或消失。兴奋早期可见腕关节干骺端变平或凹陷,皮质变薄,核间距(骺核边缘与干骺端的距离,一般为2mm,小于3mm)变宽至3mm以上。x线片显示干骺端增宽,杯口变形,杯口加深,杯底呈绒毛状改变,骨皮质呈疏松或层状改变,骨小梁稀疏或网状,核距增宽至最多8mm,骨骺核消失(此时无法测量核距),骨龄下降。
恢复初期,临时钙化带以虚线出现,骺核重新出现。此外,暂时性钙化带呈线状或双层,干骺端密度增加,骨小梁增加且致密,骨皮质密度增加,出现骨膜反应,核间距缩短。在某些情况下,从兴奋期到恢复末期,干骺端呈现均匀的撕裂蜡烛样变化。在愈合期,暂时钙化带可增厚或重建至正常。x光片显示佝偻病时尺骨首先受累,然后延伸至桡骨。康复期桡骨在尺骨之前。干骺端先宽后窄。
半年前佝偻病患儿的干骺端很少出现杯状变形,多呈扇形散开,末端呈毛状变化。8个月后,杯状变形在激发期更为常见。核距过宽,看不到杯口,不仅是软骨细胞及其间质增生,还伴有严重脱钙。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历年题目题目实战演练
章节练习章节专项突破
模拟考试优质模拟题
练习记录提高复习效率
8.54MB 下载数8569
7.36MB 下载数6598
7.98 下载数5698
2023年国家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名单(西医部分)
25备考怎么学?抓紧听!开课了!
专属课程推荐|2025年临床线上课程大合集!
2023年全国各考区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缴费时间|方式|入口|流程汇总
2022年全国医师资格考试技能缴费通知汇总(时间/方式/标准)
2022年执业医师报名考区电话一本通!
你要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