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资料
护士资格考试,创伤性休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由昭昭小编整理具体如下;
启示严重创伤后,严重出血、剧烈疼痛、组织坏死分解产物的释放和吸收、伤口感染等有害因素可引起机体正常生理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导致休克。
1.失血是外伤导致血液灌注不足导致休克最常见的原因。休克时的失血量因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失血速度而异。
一般来说,当突然失血不超过总血量的1/4(约1000——1250ml)时,机体可以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代偿性地将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如果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1/3以上(约1500m1),由于失血量大,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微循环灌注不足,血红蛋白丢失,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缺氧,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组织代谢失衡,即发生休克。所以要全面了解严重创伤,尤其是失血量。两处大骨折,失血量可达总血量的20%、——40%。成人股骨干骨折可丢失500——1500ml,重度骨盆骨折可丢失2500——4000ml。此外,大量血浆和细胞间液外渗,对循环功能也有不良影响,如严重挤压伤。
一般来说,当失血量超过总量的1/4时,可能会导致休克,但伤员对急性失血的耐受力却大相径庭。对于一次性大量失血,必须考虑潜在休克的风险,及时给予治疗。
2.神经内分泌功能障碍、严重创伤及伴随症状,如疼痛、恐惧、焦虑、寒冷、神经麻痹等。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良刺激。如果这些刺激强而持久,可进一步扩散到皮层下中枢,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导致反射性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从而增加外周循环的阻力,导致微血管网大量淤血,降低有效循环,引起休克。
3.组织破坏引起的严重挤压伤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和组织细胞坏死。压力缓解时,由于局部毛细血管破裂,通透性增加,可造成大量隐性出血、血浆渗出、组织水肿、有效循环减少;组织细胞坏死后,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和钾、磷等物质释放,引起电解质紊乱。一些血管活性物质被吸收后,对血管通透性和血管舒缩功能有害,使大量血浆渗入组织间隙,滞留在微血管内,有效循环进一步减少,也可引起休克。
4.细菌毒素造成创伤后严重感染。细菌产生大量的内外毒素。这些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中毒反应,并通过血管舒缩中枢或内分泌系统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周围血管,导致血液循环动态紊乱,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循环受阻,有效循环量减少,动脉压降低,导致中毒性休克。此外,毒素直接损伤组织,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导致血浆流失,加速创伤性休克的演变和严重程度。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历年题目题目实战演练
章节练习章节专项突破
模拟考试优质模拟题
练习记录提高复习效率
8.54MB 下载数8569
7.36MB 下载数6598
7.98 下载数5698
2023年国家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名单(西医部分)
25备考怎么学?抓紧听!开课了!
专属课程推荐|2025年临床线上课程大合集!
2023年全国各考区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缴费时间|方式|入口|流程汇总
2022年全国医师资格考试技能缴费通知汇总(时间/方式/标准)
2022年执业医师报名考区电话一本通!
你要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