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医考官方指定网站

备考资料

首页 > 备考资料 > 正文

分泌性中耳炎的特点、病因和病理:咽鼓管咽口受压阻塞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9日来源:昭昭医考

分泌性中耳炎的特点、病因和病理:咽鼓管咽口受压阻塞,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鼓室积液和听力损失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中耳积液的性质可以是浆液性渗出物或渗出液,或粘液。这种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能得到及时和适当的治疗引起,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反复发作和长期转化引起。这种疾病在冬天和春天很常见。儿童和成人都会生病,这是儿童耳聋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人们认为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

(1)咽鼓管咽口受压阻塞,如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鼻咽填塞过长,可直接阻塞咽鼓管咽口,影响其开口。

(2)头颈部放疗后,鼻咽和咽鼓管粘膜肿胀,局部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导致管腔狭窄,出现分泌性中耳炎。

(3)控制儿童咽鼓管开闭的肌肉,如腭帆张肌收缩乏力,影响咽鼓管的开放功能;此外,儿童咽鼓管软骨弹性差。当鼓室处于负压状态时,咽鼓管软骨段的壁容易塌陷。这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之一。

(4)分泌性中耳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可认为本病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

(5)过敏反应可引起咽鼓管粘膜水肿,导致咽鼓管阻塞、中耳负压、渗出或分泌过多。

(6)急性中耳炎抗生素使用不当,如剂量不足、疗程不足、或细菌耐药等。使炎症延长且不愈合。此外,单纯依靠抗生素而忽视鼓膜切开术也是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

分泌性中耳炎的特点、病因和病理:咽鼓管咽口受压阻塞,分泌性中耳炎的病理是当咽鼓管功能不好时,外界空气无法进入中耳,中耳内原有的气体逐渐被吸收,腔内形成负压。此时中耳粘膜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鼓室出现漏液。长期以来,中耳粘膜变为分泌粘膜,固有层内血管扩张,杯状细胞增多,分泌物增多,形成病理性粘液腺,固有层内血管周围圆形细胞浸润。在疾病恢复期,腺体退化,分泌物减少,粘膜逐渐恢复正常。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上一篇:治疗耳聋的药物:音系耳聋的治疗,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 下一篇:外耳湿疹的预防及护理:更换外用药,按时服用内服药

去做题

历年题目下载

热点资讯

免费备考资料包

昭昭医考APP 百万医考生都在用的APP

昭昭题库-随时做,昭神直播-随心学!

一键安装做题

考试选择

注册即送专属好礼!

你要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恭喜你注册成功!!!

1请长按左侧二维码图片,保存至手机相册。

2前往手机微信识别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并领取大礼包!

PS:不要刷新或关闭页面哦!

温馨提示

你好,你已经是昭昭老粉丝啦~
不可以领取礼包了哦,
可直接登录学习购买课程。

知道了 登录学习
登录窗口
注册登录后,系统将自动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请扫码获取免费资料包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