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资料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要点总结:内热证是由外邪由表及里,侵及脏腑所致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发生在许多疾病中。中医认为发热的原因一般分为外感和内伤。外感发热主要是由于四季气候异常,由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所致。发热是邪正之争的一种表现形式,往往具有六经传承或齐威血脉传承的规律。其发病特点更快、更急、更多样,与季节、季节密切相关。因此,护理工作应根据这些特点进行。
先察病因治病,表里有别
辨证是中医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护理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外感发热的患者,首先识别表热还是内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两者在护理上有着根本的区别。
表热证是由六邪之邪或疫毒侵入皮毛肌肉,使卫气受抑,肌体表面不能正常温热,邪气受阻,营卫不能繁衍。该病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出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等。
内热证是由外邪由表及里,侵及脏腑所致。如果以阴虚为根本,也可出现热邪直入阳明或侵入心包的内热证。你可能有身体热,不恨冷恨热,出汗,渴冷饮,皮毛枯黄,脉大等。此外,可能有刺激、谵妄或皮疹,或粪便中的血液被粪便中的,口干而不饮酒过量,舌红,脉搏大或细数。
第二,不同的解决方案侧重于出汗
《素问。阴阳应象大沦》云“在皮肤里,在出汗”。但在发汗过程中,发汗的观察和适当的护理与表证的进退密切相关。如果吃了解表药后出了汗,感冒了,说明外感因素已经解决了,不需要把药用完。如果服药后出汗不彻底,寒热未消,说明表邪未解,药物无效,仍需持续服用,以微汗微热为度回退。
应注意:
1.汤药宜趁热或温服,以散邪气。
2.服药后,可鼓励患者服用少量热饮或热粥,并加一点被子帮助排汗。
3.不要太突出,微微出汗为宜。汗如雨下,易耗气伤津,可能导致阴阳变化。
4.出汗后及时擦干换衣服,并注意御风保暖。
5.这个时期不能用物理降温法:比如冰敷、醇浴或注射退烧药(西药)容易导致卫阳衰竭,营养不良闭塞导致无法止汗,导致抑恶。
第三,通过热量给营地降温,降温,保护天津
外感热病的极期,此时无表证,转内热,症见大热、口渴、出汗、谵妄、谵妄、脉象大等。在治疗上,主要是清寒。在护理上,要按照热者凉的原则,积极采取措施降温护津。
1.物理降温:在此期间,可将冰袋放在头部和小鼠身体上进行冷敷,或用中药汤剂(如石膏水、荆芥水)温经解痉;还有酒浴、冰水灌肠、针灸等等。降温时一定要注意体温和病情的变化,防止体温突然下降而虚脱。如果病人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脉搏微弱,应立即停止降温,并给予积极的保温和扶正措施。
2.对体液的热过度损伤是发烧最常见的后果。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历年题目题目实战演练
章节练习章节专项突破
模拟考试优质模拟题
练习记录提高复习效率
8.54MB 下载数8569
7.36MB 下载数6598
7.98 下载数5698
2023年国家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名单(西医部分)
25备考怎么学?抓紧听!开课了!
专属课程推荐|2025年临床线上课程大合集!
2023年全国各考区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缴费时间|方式|入口|流程汇总
2022年全国医师资格考试技能缴费通知汇总(时间/方式/标准)
2022年执业医师报名考区电话一本通!
你要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