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资料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同样适用于食性选择的原则。由于寒凉性食物,具有清热、泻火或解毒的作用,因此可选用于热证。如粮食中的陈仓米、小米、高梁米、大麦、苡仁、赤小豆、绿豆等;凡属热性温性的食物,同样具有温中、祛寒之功效。如:糯米、黄米、小麦等甘温食物,可选用于寒症病人。
如脾胃虚寒、腹痛、泄泻等症,可用葱、韭、姜、蒜、辣椒等辛热之品,以达健脾通阳温中之效。而各种水果及一些瓜类,性味多偏寒凉,多有清热解渴之效,可选用于温病热盛伤津者。
所谓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五种食味。食物的五味不同,具有的作用也不相同。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又指出: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别,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如辛味,有能宣散、行气血、能润之功效,对于表寒证及气血阻滞病证应注意选用之。甘味,有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在人体五脏气血阴阳任何一方虚证时可用甘味缓和拘急疼痛等。如糯米红枣粥可治脾胃气虚或胃阳不足;糯米酒加鸡蛋,煮熟后食用以供产妇补益等,均取糯米、红枣之甘味,再合其温性,而求其补气、温阳、散寒之功效。
又如酸味,有收敛固涩之效,适用于气虚、阳虚不摄而致的多汗症,以及泄泻不止,尿频,滑精等病证。再如苦味,有能泄、能燥、能坚的作用,多用于解除热证、湿证、气逆等病症。例如:苦瓜味苦性寒,用苦瓜炒菜,即取其苦能清泄之功,而达到清热、明目、解毒的目的。常吃苦瓜,对热病烦渴,中暑,目赤,疮疡肿毒等证极为有利。同样,咸味有软坚散结,亦能泻下的作用。用治热结,痰核,瘰疬等病症。
此外,食物性味之偏,它们对五脏的作用也不一样。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记载: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说明酸、辛、苦、咸、甘五味分别对五脏产生特定的联系和亲和作用,它们进入哪一脏,就会对该脏发挥有益的生养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历年题目题目实战演练
章节练习章节专项突破
模拟考试优质模拟题
练习记录提高复习效率
8.54MB 下载数8569
7.36MB 下载数6598
7.98 下载数5698
2023年国家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名单(西医部分)
25备考怎么学?抓紧听!开课了!
专属课程推荐|2025年临床线上课程大合集!
2023年全国各考区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缴费时间|方式|入口|流程汇总
2022年全国医师资格考试技能缴费通知汇总(时间/方式/标准)
2022年执业医师报名考区电话一本通!
你要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