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一直涉及执业医师和考研西医综合考试。很多考生对这些看似微小的差异感到茫然,甚至怀疑问题本身有问题。其实问题本身并没有错。问题的根源在于考生对铁代谢的全过程缺乏透彻的理解,对概念的内在联系缺乏把握。接下来,我们将对困扰许多人的这类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铁代谢的一般过程:食物中的铁(三价的话还原为二价)被吸收被铜蓝蛋白氧化为三价铁与转铁蛋白结合转运一部分用于造血,另一部分储存。
很多题目的设计都是基于对上述过程和所涉及的概念的深刻理解。有以下特别重要的地方:
1.铁与转铁蛋白结合称为血清铁。
2.除了造血作用,用于储存的那部分铁称为储存铁,包括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3.血清铁和铁蛋白的概念应严格区分。
4.储存的铁存在于单核吞噬系统中。
在缺铁性贫血的情况下,身体会首先使用储存的铁,导致铁蛋白降低。这个时候血清铁不一定会降低。根据造血部位,你当然可以推断,随着储存铁的不断消耗,骨髓单核吞噬系统是每个储存铁部位最后一个被耗尽的。
基于以上的理解,你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较早反映铁储量减少的指标是什么?应该是铁蛋白。
2.反映铁储量枯竭的最好指标是什么?应该是骨髓可染铁的消失。
3.诊断缺铁性贫血最可靠的指标是什么?应该是骨髓可染铁的消失。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