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内科是西医考研的内容之一。下面是针对学生这几个方面的详细复习笔记,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第四章炎症第二节炎症的局部基本病理改变炎症的基本病理改变包括改变、渗出、增生。
1.退化:局部炎症组织的退化和坏死。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中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间质组织、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渗出是炎症最典型的变化。1.血液动力学变化;2.血管通透性增加;1.内皮细胞收缩;2.内皮细胞损伤;3.新生儿毛细血管的高渗透性;3.渗出物的作用:局部炎性水肿可稀释毒素,减少毒素引起的局部损伤;
为局部浸润的白细胞带来营养,带走代谢物;渗出物中含有的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排除病原体;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形成的纤维蛋白交织成网,限制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有利于白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和清除。炎症后期,纤维网架可成为修复支架,有利于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渗出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随淋巴带到局部淋巴结,有利于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多的渗出物具有压迫和阻塞作用,如果吸收不良,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可能会被组织化。
4.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1)白细胞边缘收集(2)白细胞粘附(3)白细胞迁移和趋化性(4)白细胞的局部功能:吞噬、免疫和组织损伤。
5.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1)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血管活性胺(组胺和5-羟色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白细胞产物、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一氧化氮和神经肽。
(2)体液中的炎症介质:激肽系统、补体系统、凝血系统、纤溶系统。三、增殖:包括实质细胞(如鼻粘膜上皮细胞、腺细胞)和间质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