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昭为大家整理的西综考题(考生回忆版)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即将参加西医考研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1.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属于
A.神经调节
B.自身调节
C.局部调节
D.体液调节
E.神经-体液调节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E:人体内也有很多内分泌腺的活动接受来自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寒冷刺激的信息通过神经系统到达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神经调节),通过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增多,使代谢率增加,促进产热活动(体液调节),因此这一过程为神经-体液调节(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A:机体内许多生理功能是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完成的,称为神经调节,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③选项B: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细胞或组织器官凭借本身内在特性,而不依赖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内环境变化产生特定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如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内压力增高时,牵张了入球小动脉平滑肌,触发其收缩,使入球小动脉管径变小,阻力增加,从而使血流量减少,维持正常的肾小球滤过率。
④选项C:但也有一些化学物质不通过血液循环而直接进入周围的组织液,经扩散作用到达邻近的细胞后发挥特定的生理作用,这种调节可以看作是局部性体液调节,或称为旁分泌调节,如胰高血糖素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调节过程。
⑤选项D:体液调节是指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所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到达并作用于靶细胞上的相应受体,影响靶细胞生理活动的一种调节方式。这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可以是内分泌细胞或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如胰岛素、糖皮质激素;也可以是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如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组胺;抑或是组织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如CO₂、NO、H⁺等。
2.CO₂和NH₃在体内跨细胞膜转运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出胞或人胞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单纯扩散
【答案解析】
①选项A:单纯扩散是指物质从质膜的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向低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扩散,这是一种物理现象,没有生物学转运机制参与,无需代谢耗能,属于被动转运,也称简单
扩散。经单纯扩散转运的物质都是脂溶性(非极性)物质或少数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物质,如O₂、CO₂、N₂、NH₃、类固醇激素、乙醇、尿素、甘油、水等(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在跨膜蛋白帮助下,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包括经通道易化扩散和经载体易化扩散。
③选项C: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并不直接穿过细胞膜,而是由膜包围形成囊泡,通过膜包裹、膜融合和膜离断等一系列过程完成转运,称为膜泡运输,包括出胞和入胞。
④选项D: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转运的过程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的底物通常为带电离子,因此介导这一过程的膜蛋白或载体被称为离子泵,包括钠钾泵、钙泵等。
⑤选项E:某些物质的主动转运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机制建立起的Na⁺或H⁺的浓度梯度,在Na⁺或H⁺离子顺浓度梯度扩散的同时使其他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例如,葡萄糖在小肠黏膜上皮的吸收以及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的重吸收。
3.组织兴奋后处于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无限大
B.大于正常
C.等于正常
D.小于正常
E.零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兴奋性及其变化
【答案解析】
①选项E:在兴奋发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无论施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这段时间成为不应期,细胞于此期的阈值无限大,兴奋性为零。其原因是兴奋发生的当时大部分钠(或钙)通道已处于激活状态,不存在再激活的问题,兴奋后最初的一段时间大部分钠(或
钙)通道已进入失活状态,不可能再次接受刺激而激活(E对),故本题选E。
②选项A、C:在兴奋发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无论施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这段时间成为不应期,细胞于此期的阈值无限大,兴奋性为零。其原因是兴奋发生的当时大部分钠(或钙)通道已处于激活状态,不存在再激活的问题,兴奋后最初的一段时间大部分钠(或
钙)通道已进入失活状态,不可能再次接受刺激而激活。
③选项B:相对不应期过后,有的细胞还会出现兴奋性轻度增高的时期,此期称为超常期。
④选项D:不应期之后,细胞的兴奋性逐渐恢复,再次接受刺激后可发生兴奋,但刺激
强度必须大于原来的阙值,这一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是细胞兴奋性从零逐渐恢复到接近正常的时期。
4.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
A.Na⁺通道关闭
B.Ca²⁺通道开放
C.K⁺通道关闭
D.Cl⁻通道开放
E.Ca²⁺通道关闭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答案解析】
①选项B: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Ca²⁺通道开放,触发接头前膜Ca²⁺依赖性突触囊泡出胞(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C、D、E: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Ca²⁺通道开放,触发接头前膜Ca²⁺依赖性突触囊泡出胞。
5.生理情况下,肾小球的滤过分数约为
A.10%
B.20%
C.30%
D.40%
E.50%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答案解析】
①选项B:血液在流经肾小球时,并非所有血浆都被滤过到肾小囊内,而是仅占其中的一部分。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据测定肾血浆流量约为660/min,则滤过分数为(125/660)×≈20%(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C、D、E:血液在流经肾小球时,并非所有血浆都被滤过到肾小囊内,而是仅占其中的一部分。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据测定肾血浆流量约为660/min,则滤过分数为(125/660)×≈20%。
6.下列凝血因子中最不稳定的是
A.因子Ⅴ
B.因子Ⅶ
C.因子Ⅹ
D.因子Ⅻ
E.因子Ⅷ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血液凝固和抗凝
【答案解析】
①选项A:因子Ⅴ为前加速素易变因子,在血清中可呈现活化状态,而在正常情况下,因子Ⅶ、Ⅹ、Ⅻ、Ⅷ均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的,必须通过其他酶的有限水解而暴露或形成活化中心后,才有酶的活性,故因子Ⅴ是最不稳定的(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C、D、E:因子Ⅴ为前加速素易变因子,在血清中可呈现活化状态,而在正常情况下,因子Ⅶ、X、Ⅻ、Ⅷ均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的,必须通过其他酶的有限水解而暴露或形成活化中心后,才有酶的活性,故因子Ⅴ是最不稳定的。
7.在一个心动周期中二尖瓣开放始于
A.等容收缩期初
B.等容收缩期末
C.心室射血期初
D.等容舒张期初
E.等容舒张期末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心脏的泵血功能
【答案解析】
①选项E:等容舒张期末,随着心室肌的舒张,室内压进一步下降,当室内压下降到低于房内压时,心房内的血液冲开房室瓣进入心室,故二尖瓣开放始于等容舒张期末(E对),故本题选E。
②选项A、B:心室开始收缩后,心室内的压力立即升高,当室内压升高到超过房内压时,即推动房室瓣使之关闭,因而血液不会倒流入心房。从房室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启前的这段时期,心室的收缩不能改变心室的容积,故称为等容收缩期。
③选项C:当心室收缩使室内压升高至超过主动脉压时半月瓣开放,这标志着等容收缩期结束,进入射血期。
④选项D:射血后为等容舒张期初,心室开始舒张,室内压下降,主动脉内的血液向心室方向反流,推动半月瓣使之关闭,但此时室内压仍高于房内压,故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8.下列关于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电压依从性的
B.激活和失活的速度都快
C.可被河豚毒阻断
D.去极化到-40mV时被激活
E.只有Na⁺可以通过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各类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答案解析】
①选项D:当心室肌细胞受刺激使膜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70mV时,膜上钠通道开放,于是Na⁺顺其浓度和电位梯度快速进入膜内,使膜进一步去极化(D错),故本题选D。
②选项A:心室肌细胞的钠通道是电压门控通道,当心室肌细胞受刺激使膜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70mV时,膜上钠通道开放,于是Na⁺顺其浓度和电位梯度快速进入膜内,使膜进一步去极化。
③选项B:钠通道是一种快通道,它不但激活很快,而且激活后很快就失活。
④选项C:快钠通道可被河豚毒素(TTX)所阻断,但心肌细胞的钠通道对TTX的敏感性仅为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的钠通道的1/100~1/1000。
⑤选项E:心室肌细胞钠通道只有Na⁺可以通过。
9.迷走神经兴奋使心率慢,是由于窦房结细胞发生下列哪种改变所致?
A.K⁺通透性降低
B.K⁺通透性增高
C.Ca²⁺通透性增高
D.Na⁺通透性增高
E.Cl⁻通透性增高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E:迷走神经兴奋后对心肌的影响是负性作用,即负性变时、负性变力、负性变传导:负性变时,迷走神经兴奋释放的ACh和细胞膜上M受体结合,激活IK-Ach通道,对K⁺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的K⁺外流,使最大复极电位增大,自动去极化到阈电位所需的时间变长,故窦房结的自律性频率降低,心率减慢;负性变力,ACh作用于心肌M胆碱能受体,使腺苷酸环化酶抑制,细胞内cAMP浓度降低,肌质网释放Ca²⁺减少,收缩力减弱;负性变传导,ACh抑制Ca²⁺通道,减少Ca²⁺内流,使房室交界处的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0期的上升幅度减小,上升速率减慢,故房室传导速度减慢(B对),故本题选B。
10.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可导致
A.肺弹性阻力减小
B.肺顺应性增大
C.肺泡表面张力降低
D.小肺泡内压小于大肺泡内压
E.肺不易扩张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肺通气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E: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泡的回缩力、降低肺泡弹性阻力、增加肺顺应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减小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维持不同大小肺泡的稳定性;防止肺水肿。因此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可导致肺顺应性降低、肺泡弹性阻力增加,肺泡极度缩小,肺不易扩张(E对),故本题选E。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促胃液素生理作用的是
A.刺激胃酸分泌
B.促进胃运动
C.刺激胰酶分泌
D.促进唾液分泌
E.促进胆汁分泌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胃液的分泌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D:促胃液素是由胃窦及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黏膜中G细胞分泌的一种胃肠激素,迷走神经兴奋时释放促胃液素释放肽(GRP),可促进促胃液素的分泌。促胃液素可强烈刺激壁细胞分泌胃酸,刺激胃窦与肠运动延缓胃排空,并刺激胰液、胆汁和肠液分泌,不促进唾液分泌(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促胃液素可强烈刺激壁细胞分泌胃酸,也能作用于ECL细胞上的CCKB受体,促进ECL细胞分泌组胺,再通过组胺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
③选项B:促胃液素促进胃窦、胃体收缩,增加胃肠道的运动,同时促进幽门括约肌收缩,整体综合作用是使胃排空减慢。
④选项C:促胃液素先引起盐酸分泌,然后由盐酸作用于十二指肠黏膜,使之释放促胰液素,刺激胰酶分泌;同时胆囊收缩素受体又称促胃液素受体,因此促胃液素可以促进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
⑤选项E:促胃液素可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肝细胞引起肝胆汁分泌;也可先引起盐酸分泌,然后由盐酸作用于十二指肠黏膜,使之释放促胰液素,进而促进胆汁分泌。
12.促进小肠吸收钙的主要因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小肠内主要物质的吸收
【答案解析】
①选项D:食物中的钙20%~30%被吸收,大部分随粪便排出,食物中的钙必须变成Ca²⁺才能被吸收,影响Ca²⁺吸收的主要因素是维生素D和机体对钙的需要量。高活性的维生素D(1,25-二羟维生素D₃)可促进钙吸收,1,25-二羟维生素D₃进入小肠黏膜细胞内,通过其特异性受体经基因组效应,促进钙吸收相关蛋白的生成,如钙结合蛋白、钙通道、钙泵等蛋白,直接参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对钙的吸收(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维生素A有促进生长、繁殖,维持骨骼、上皮组织、视力和粘膜上皮正常分泌等多种生理功能。
③选项B:维生素B主要有维生素B₁(硫胺素、抗脚气病维生素)、维生素B₂(核黄素)、维生素PP(尼克酸或烟酸、抗癞皮病维生素)、维生素B₆(吡哆醇、抗皮炎维生素),泛酸(遍多酸)、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₁₂(钴胺素、抗贫血维生素)等。
④选项C: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抑制酪氨酸酶的形成的作用。
⑤选项E: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13.精子获能发生于
A.输精管
B.曲细精管
C.附睾
D.前列腺
E.女性生殖道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妊娠与分娩
【答案解析】
①选项E:精子进入阴道后在女性生殖道停留一段时间才能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在此期间精子所发生的一系列形态及功能变化,最后获得受精能力的过程称为获能(E对),故本题选E。
②选项A:输精管是附睾管的直接延续,沿睾丸后缘上行进入精索。
③选项B:曲细精管又叫生精小管,内壁衬有生精上皮,主要有两种细胞,一种是生殖细胞,另一种是支持细胞。
④选项C:附睾一端接着输精管,一端接着睾丸的曲细精管,具体结构主要包括输出小管和附睾管。具有暂存精液并分泌附睾液营养精子的功能,以促进精子的进一步成熟。
⑤选项D:前列腺是男性生殖器附属腺中最大的实质性器官,由前列腺组织和肌组织构成,前列腺分泌物是精液的主要成分。
14.下列哪种情况下,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
A.肢端肥大症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糖尿病
D.呆小症
E.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基础代谢率的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B: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甲状腺激素能使全身绝大多数组织的基础氧消耗量增加,产热量增加,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肢端肥大症是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过多所致的体型和内脏器官异常肥大,并伴有相应生理功能异常的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基础代谢率不会明显升高。
③选项C: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基础代谢率不会明显升高。
④选项D:呆小症是胚胎期缺乏碘引起的,甲状腺激素明显不足,基础代谢率降低。
⑤选项E: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是指一个或一个以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产生的不同临床综合征。过度产生雄激素导致肾上腺雄性化;糖皮质激素过泌导致库欣综合征;过度醛固酮产生导致醛固酮增多症。
15.正常人耳对声音频率的最敏感范围是
A.20~20000Hz
B.100~6000Hz
C.1000~3000Hz
D.1000~10000Hz
E.5000~20000Hz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人耳的听阈和听觉
【答案解析】
①选项C:正常人耳能够感受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对声音频率的最敏感范围是1000~3000Hz,人的语言频率主要分布在300~3000Hz范围内(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B、D、E:正常人耳能够感受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对声音频率的最敏感范围是1000~3000Hz,人的语言频率主要分布在300~3000Hz范围内。
16.可由肾小球滤过、但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物质可用于测定
A.肾对尿的浓缩与稀释功能
B.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C.肾小管分泌功能
D.肾小球滤过率
E.肾血浆流量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清除率的概念及意义
【答案解析】
①选项D:可由肾小球滤过、但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物质可用于测定肾小球滤过率(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B、C、E:可由肾小球滤过、但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物质可用于测定肾小球滤过率。
17.下列哪种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
A.甲状腺激素
B.甲状旁腺激素
C.抗利尿激素
D.肾上腺素
E.糖皮质激素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激素的化学性质激素的化学分类
【答案解析】
①选项E:糖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E对),故本题选E。
②选项A:甲状腺激素为由甲状腺球蛋白分子裂解而来的含碘酪氨酸缩合物,为胺类激素。
③选项B:甲状旁腺激素属于蛋白质激素。
④选项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分泌的9肽激素。
⑤选项D:肾上腺素属于胺类激素。
18.甲状腺激素作用的主要机制是
A.与核受体结合,刺激mRNA生成
B.与膜受体结合,促进cAMP生成
C.与核受体结合,促进cGMP生成
D.与膜受体结合,抑制cAMP生成
E.与膜受体结合,抑制cGMP生成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答案解析】
①选项A:甲状腺激素属于亲脂性激素,可穿越细胞膜和细胞核膜,与定位于细胞核内的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进而调控DNA的转录过程,刺激mRNA生成,诱导蛋白质合成,引起相应的生物学作用(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C、D、E:甲状腺激素属于亲脂性激素,可穿越细胞膜和细胞核膜,与定位于细胞核内的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进而调控DNA的转录过程,刺激mRNA生成,诱导蛋白质合成,引起相应的生物学作用。
19.下列药物或毒物中,可阻断N型胆碱能受体的物质是
A.筒箭毒
B.心得安
C.酚妥拉明
D.阿托品
E.烟碱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神经递质和受体
【答案解析】
①选项A、D、E:能与乙酰胆碱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称为胆碱能受体。分为毒蕈碱受体(M型受体)和烟碱受体(N型受体)两大类。M胆碱受体分布于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交感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汗腺和骨骼肌血管的平滑肌细胞膜上,是胆碱受体的一种,可以与乙酰胆碱和毒蕈碱结合,其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N型胆碱受体存在于自主神经节突触后膜上(N₁型)和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板膜上(N₂型),N型胆碱能受体可以与烟碱和乙酰胆碱结合,其作用不能被阿托品阻断,但能被筒箭毒碱阻断(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心得安为β受体阻断剂。
③选项C:酚妥拉明为肾上腺素能α受体阻断剂。
20.完成一个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传传入与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
B.刺激的强弱和性质
C.经过中枢突触的多少
D.感受器的敏感性
E.效应器的敏感性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E:在一个反射活动中,从施加刺激到出现反应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因为反射的传入与传出距离和神经传导速度都是可测的,所以从反应时间中减去兴奋在传入与传出途中所需的传导时间以及兴奋在效应器突触传递所需的时间,剩余的时间即为中枢延搁。它是指兴奋在中枢传播时,比在相同长度的神经纤维上传导所额外花费的时间,本质上是在反射过程中花费在反射中枢的所有化学性突触传递上的时间。兴奋通过电突触传递时则几乎没有时间延搁,兴奋在通过一个化学性突触至少需要0.5ms,所以完成一个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经过中枢突触的多少(C对),故本题选C。
以上是昭昭西医考研部分考题(考生回忆版)的展示内容,因为内容较多。小昭已经将考题(考生回忆版)全部整理放到附件中,请自行点击下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