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资料
护士资格考试,是什么原因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复习考试,我们给你提供以下知识总结:导致DIC的原因有很多。据资料分析,感染是我国最常见的疾病,其次是恶性肿瘤(包括急性白血病),占病因的2/3。在国外的报道中,恶性肿瘤,尤其是有转移病灶的,是第一位的。广泛的组织损伤、体外循环和产科事故也是DIC的常见原因。导致DIC的原因包括血液和非血液因素,可归纳为:血管内皮损伤和组织损伤。
1.各种严重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中毒性菌痢、伤寒等。)会导致DIC。细菌及其毒素可以损伤组织和血管内皮细胞,激活激肽释放酶和缓激肽等因子,从而进一步激活凝血系统。后者还具有很强的血管舒张作用,可使血管扩张,因血压下降引起休克。激肽系统可以加强凝血过程。补体也与凝血、纤溶、血浆激肽系统密切相关,也是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
近期发现白细胞在活化凝血机制中也起重要作用。白细胞在内毒素的影响下,可以释放组织因子,并与因子VII一起,激活因子X,促进血液凝固。病毒感染(如流行性出血热、重症乙脑等。),恶性疟疾、钩端螺旋体病、立克次氏体病、立克次氏体感染也可引起DIC。其发病机制与细菌感染相似。感染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
2.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各种免疫反应和免疫疾病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补体,引起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激活凝血机制,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移植排斥或其他免疫疾病。
3.其他,如体温升高、酸中毒、休克、持续性低血压、缺氧等。会损伤血管壁内皮细胞。大量凝血物质进入血液循环是产科事故中常见的,如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死胎滞留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由羊水和胎盘释放的大量组织因子引起的。严重创伤也是导致DIC的常见原因,如严重烧伤、大面积手术、挤压综合征、毒蛇咬伤等。可将大量组织因子从受损组织释放到血液中,促进血液凝
此外,在癌症和组织坏死(特别是胰腺癌、胃癌、前列腺癌和支气管癌)的广泛转移中,肿瘤细胞中含有的组织凝固活性物质激活外源性凝固系统,产生大量凝血酶促进凝固。肿瘤细胞中的蛋白酶也能激活凝血因子,促进凝血。
化疗和放疗杀死肿瘤细胞并释放凝血物质,更容易发生DIC。磷脂大量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被破坏或损坏。红细胞和血小板被破坏后释放出类似组织因子的磷脂。红细胞破坏后也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类似的组织凝血活酶活性。血小板被破坏后还可以释放出一系列的凝血活性物质。近期发现中性粒细胞损伤也是DIC发病的重要环节,可能是形成微血栓的必要条件。
中性粒细胞参与DIC可能与a因子激活补体有关,当补体被激活时,可损伤粒细胞,释放蛋白酶类凝血因子,促进血液凝固。其他因素
1。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受损可促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在正常情况下,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包括肝脏中的库普弗细胞,可以吞噬或清除凝血剂,如凝血酶、纤维蛋白颗粒和内毒素。急性肝坏死或肝硬化有肝功能损害,吞噬和清除功能减弱,易发生DIC。长期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DIC,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阻断有关。
2.患者的原始健康状况对患者的原始健康状况也有重要影响。例如,孕妇往往容易出现高凝状态,营养不良,尤其是糖代谢紊乱
3.纤溶系统受到抑制。护士资格考试,是什么原因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如长期使用抗纤溶药物,如6-氨基己酸、止血酸、对羧基苄胺等,可诱发DIC。血瘀、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内分泌紊乱都与DIC有关。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历年题目题目实战演练
章节练习章节专项突破
模拟考试优质模拟题
练习记录提高复习效率
8.54MB 下载数8569
7.36MB 下载数6598
7.98 下载数5698
2023年国家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名单(西医部分)
25备考怎么学?抓紧听!开课了!
专属课程推荐|2025年临床线上课程大合集!
2023年全国各考区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缴费时间|方式|入口|流程汇总
2022年全国医师资格考试技能缴费通知汇总(时间/方式/标准)
2022年执业医师报名考区电话一本通!
你要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