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资料
痹证的辨证论治是什么?为了帮助你理解,昭昭医考官网小编做了一个总结:
风寒湿痹[证据],肌肉关节酸痛麻木,或肿胀,下雨寒冷时疼痛加重,上火疼痛减轻,口淡,不爱喝热饮。舌淡腻,脉弦紧。
【治疗方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药方】
1.蠲痹汤(程中岭《医学心悟》)主方:羌活、独活、秦艽各12克,海风藤、桂枝、当归各10克,川芎6克,威灵仙、白芍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若风胜,加防风、白芷各10g。湿胜者加防己12克,薏苡仁20克,萆薢15克。寒者加川乌10g,熟附子10g,细辛3g。
2.中成药
(1)追风透骨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腰痹痛丸,每日三次。
(3)风湿丸,两次。
3.单方方剂
(1)除痹汤方剂:桂枝、羌活、独活各9克,川芎12克,虎杖12克,寻骨风、木瓜、白花蛇、防风。水煎服。
(2)桂枝活络汤(赖松田等《Il缶床奇效新方》)处方:桂枝赤芍各15g,白芍丹参各30g,乳香、没药、炒穿山甲各10g,当归12g,蜈蚣2只,秦艽20g,甘草3g。水煎服。
风寒湿痹型[证]关节痛,局部灼热红肿,微寒疼痛,可累及一个或多个关节,伴有发热、恶风、口渴、躁动。黄腻苔滑脉。
【治疗方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药方】
1.徐安毕汤加减方(吴鞠通《温病条辨》):防己、杏仁各12克,连翘15克,滑石、薏苡仁各30克,栀子12克,忍冬藤30克,赤小豆20克,桑蚕10克,龙胆草12克,桑枝30克,甘草6克。水煎服。红斑患者加牡丹皮12克,地肤子12克,赤芍15克。烧阴者加生地20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
2.单方
(1)四物汤合剂(赖松田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当归9克、赤芍9克、川芎9克、生地15克、鸡血藤15克、海风藤15克、鸡血藤15克、独活6克、地龙6克。水煎服。
(2)葛根银花藤合剂处方(处方培养基《实用中医内科学》):葛根60g,金银花45g,丝瓜络15g,路路通12g。加水煎煮3次。每日剂量。痰瘀互阻型
【证候】痹证持续时间长,关节肿大,甚至强直,不宜屈伸。舌紫暗,苔白腻,脉细涩。
【治疗方法】化痰祛瘀,搜风通络。
【药方】
1.桃红饮(林立琴《类证治裁》)主方:当归尾12克、川芎9克、桃仁和红花10克、威灵仙15克、穿山甲20克、地龙和土鳖虫9克、白芥子和胆南星10克、乌梢蛇和露蜂房12克,加水煎煮。
2.中成药
(1)小活络丸,每日2次。(2)活络止痛丸,一日三次。
3.治痹活血汤方剂(赖松田等《临床奇效新方》):当归10g、赤芍10g、木瓜10g、泽泻10g、生地15g、茯苓12g、桃仁6g、红花6g、川芎6g、蜂房6g、桂枝6g、丹参9g。水煎服。长期虚[证]关节痛关节疼痛,时轻时重,腰膝软痛,瘦弱。舌头很轻
(2)龙蛇散(周长琴《备急千金要方》1985年3月)药方:地龙、白花蛇各150克,土鳖虫、蜈蚣、僵蚕各30克,全蝎、蜣螂各20克。研成细粉,分20包,l包,吃两次。痹症的其他治疗方法。外治(1)威灵仙60克研细,葱白30克捣碎,用适量醋调成糊状,外敷于痛处。
丝瓜30克,地龙20克,莱菔子12克,捣碎,外敷止痛。
(3)乳香、没药各10克,地骨皮15克,车前草20克,捣碎,与白酒混合,外敷于疮处。
(4)鲜威灵仙500克,松针90克,甘草50克。水煎,熏蒸,热敷于痛处,每日一次,每小时一次。
(5)将500克盐和120克茴香磨成粉末,煸制,用布熨烫。
(6)川乌、草乌、松节、生胆南星、生半夏各30克,研成细粉,用酒浸泡,擦于患处(不可内服)。
2.针灸疗法根据不同部位和关节选择相应的穴位,或称阿是穴。肩:肩,肩,肩,肩,肩前肩后。肘部:曲池、合谷、天井、外关、天则。背:沟、柱、腰、阳关。转步:跳来跳去,住在胡子里,挂着铃铛。股票部:姬扁、成福、杨凌泉。膝盖:杜比、梁丘、阳陵泉、膝阳关。脚踝:中脉,赵海,昆仑,徐秋。关节痛者,加舒血海。关节痛者,加肾俞、关元。关节痛者加足三里、商丘。热痹者,扩椎曲池。操作:关节痛、热痹,用毫针浅刺,皮针轻敲。对于疼痛、关节痛的患者,可采用隔姜灸配合深刺治疗。对于关节痛患者,针灸应结合温针、皮针、拔罐。
3.食疗
(1)椒根蛇肉:椒根50克,蛇肉250克,汤服。适用于风寒湿痹。
(2)老桑枝煮鸡:老桑枝100克,母鸡1只(去毛去内脏),加适量清水一起煮汤,用盐尝汤吃鸡。适用于风,湿热。
(3)千斤杜仲锅猪尾:千斤30克,慈济30克,猪尾一根,加水熬汤,喝汤吃肉。适用于慢性关节疼痛引起的肝肾不足。
4.防寒防潮,避免风、寒、湿的侵袭。出汗不要带风,下班或运动后不要在热汗中洗澡。患者应加强个体调节,如性交和饮食常、劳逸结合、起居作息规律化等。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外邪的抵抗力。患者对寒凉之品不宜多食,如雪条、竹笋、通菜等。
药酒治疗痹证
1.寻骨风酒验方
【配方】寻骨风200克,酒750克。
【制法】将上药粗碎,用酒浸7日后开口,去渣备用。
【功效】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
【用法】每次空腹温饮10-15毫升,每日3次。
2.茵芋浸酒方《圣济总录》
【配方】茵芋(去粗茎)、萆薢、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狗脊(去毛)、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石斛(去根)、生姜各一两半。
【制法】上九味,口父咀,以生绢袋贮,以酒一斗,浸经三两宿。
【功效】风寒湿痹,皮肉不仁,骨髓疼痛,不可忍。
【用法】每服一盏或二盏温服,服尽酒一半,更添新酒浸之。觉药味淡,即再合。
【说明】《御药院方》同上。
3.白花蛇酒《本草纲目》【配方】白花蛇一条。
【制法】上用袋盛,同曲置于缸底,糯饭盖之,三七日,取酒饮。
【功效】诸风,顽痹瘫缓,挛急疼痛,恶疮疥癞。
【主治】饮用。
【说明】本方见《本草纲目》卷二十五附诸药酒条下。
4.牛膝附子酒《圣济总录》【配方】牛膝、秦艽、天冬各15克,薏苡仁、独活、细辛(炙)、制附子、巴戟天各10克,五加皮15克,肉桂10克,杜仲15克,石楠叶10克,清酒1公斤。
【制法】将上药共捣细,用酒浸于瓶中,冬十日,春七日,秋五日,夏三日后,去渣备用。
【功效】手臂麻木不仁,腰膝酸痛,行步脚弱,屈伸挛急,四肢不温及阳痿,便溏,肌肉酸痛。
【用法】每次服15毫升,渐加至25毫升,每日早、中、晚各1次。
5.乌麻浸酒《普济方》【配方】乌麻(即黑脂麻)五升。
【制法】取上味,熬碎之,酒一升浸一宿。
【功效】手脚酸痛兼微肿。【用法】随多少饮之。
6.补肾地黄酒(二)《永乐大典》【配方】生地黄(切)一升,大豆(熬之)二升,生牛蒡根(切)一升。
【制法】上以绢袋盛之,以酒二斗浸之五六日。
【功效】人久风湿痹,筋挛骨痛,润皮毛,溢气力,补虚止毒,除面皯。
【用法】任性空心温服三二盏,恒作之尤佳。
【说明】《永乐大典》谓本方出《山居备用》。
昭昭医考官网提供护士资格辅导课程,十数年辅导经验辅导团队,欢迎了解~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历年题目题目实战演练
章节练习章节专项突破
模拟考试优质模拟题
练习记录提高复习效率
8.54MB 下载数8569
7.36MB 下载数6598
7.98 下载数5698
2023年国家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名单(西医部分)
25备考怎么学?抓紧听!开课了!
专属课程推荐|2025年临床线上课程大合集!
2023年全国各考区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缴费时间|方式|入口|流程汇总
2022年全国医师资格考试技能缴费通知汇总(时间/方式/标准)
2022年执业医师报名考区电话一本通!
你要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