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医考官方指定网站 下载APP

临床执业医师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辅导资料 > 正文

直疝的解剖vs斜疝与直疝的鉴别—2022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易混淆点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05日来源:昭昭医考

关于“直疝的解剖vs斜疝与直疝的鉴别—2022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易混淆点”的内容,很多备考2022年临床执业医师的考生都很关注,以下内容由昭昭医考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总结,请看下文!

1640672072443594.png

1.腹股沟区解剖

腹股沟管结构:腹股沟管由深到浅斜行,长约4~5cm。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有内外两口,前后上下四壁:

①内口(深环):是腹横筋膜的卵圆形裂隙,位置: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2cm(腹股沟斜疝患者还纳后,使肿物不再出现的压迫点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2cm)。

②外口(浅环):是腹外斜肌腱膜的三角形裂隙,位置:耻骨结节外上方一示指。

③前壁:为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外侧1/3)。

④后壁:主要为腹膜和腹横筋膜,腹股沟镰(联合腱内侧1/3)。

⑤上壁:为腹内斜肌、腹横肌下缘。

⑥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和陷窝韧带。

2.直疝的解剖:

直疝三角(Hesselbach三角海氏三角):形成直疝的位置。

由三边组成: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是腹直肌外缘,底边是腹股沟韧带。

3.斜疝与直疝的鉴别:

(1)发病年龄

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直疝——多见于老年。

(2)突发途径

斜疝——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

直疝——由直疝三角突出,不出阴囊。

(3)疝块外形

斜疝——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直疝——半球形,基底较宽。

(4)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

斜疝——疝块不再突出;

直疝——疝块仍可突出。

(5)精索和疝囊的关系

斜疝——精索在疝囊的后方;

直疝——精索在疝囊的前外方。

(6)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斜疝——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直疝——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7)嵌顿机会

斜疝——较多;

直疝——极少。

【进阶攻略】

解剖内容虽然不常考,但适合出题的地方很多。要掌握有较好的解剖知识,否则很难准确理解整个腹外疝。腹外疝形成的两个主要因素: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腹股沟管四壁两口,必须掌握。记忆规律:前壁外斜,腹内斜;后壁腹膜,横筋膜;上内斜横,下沟窝;最重要的考点就是直疝和斜疝的鉴别,每年必考1——2分;直疝的解剖熟悉即可。考试题型多为A1和A2型。

【易错易混辨析】

直疝三角记忆规律:外壁下;内直肌;底股沟。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经腹股沟管突出,多落入阴囊,疝块多呈梨形,疝块还纳后压迫内环不再突出,嵌顿的机会较多;直疝多见于老年人,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落入阴囊,疝块多呈半球形,疝块还纳后压迫内环仍能突出,嵌顿的机会较少。

热门阅读

2022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报名时间确定了!

汇总!2022年全国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点电话

更多的知识点请继续关注昭昭医考网临床执业医师辅导资料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上一篇:偏头痛vs紧张性头痛鉴别表速记—2022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易混淆点 下一篇:渗出液vs漏出液的鉴别—2022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易混淆点
去做题

昭昭学习资料下载

考生必看

课程中心 MORE+

热点资讯

免费备考资料包

昭昭医考APP 百万医考生都在用的APP

昭昭题库-随时做,昭神直播-随心学!

一键安装做题

考试选择

注册即送专属好礼!

你要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恭喜你注册成功!!!

1请长按左侧二维码图片,保存至手机相册。

2前往手机微信识别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并领取大礼包!

PS:不要刷新或关闭页面哦!

温馨提示

你好,你已经是昭昭老粉丝啦~
不可以领取礼包了哦,
可直接登录学习购买课程。

知道了 登录学习
登录窗口
注册登录后,系统将自动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请扫码获取免费资料包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