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医考官方指定网站 下载APP

临床执业医师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模拟试题 > 正文

2022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考试生理学试题点拨-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0日来源:昭昭医考

2022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考试生理学试题点拨-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机制!2022年临床执业医师笔试考试也慢慢临近了,不知道大家备考得怎么样了?笔试考试考察的内容不仅复杂而且很细致,在考试的冲刺阶段要学会把我考试重点,打牢自己比较薄弱的地方,为此昭昭医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考试生理学试题点拨-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生理学——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考点点拨: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是指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其产生机制是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使递质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开放,后膜主要对Na+的通透性增大,发生净内向电流,从而引起后膜的局部去极化。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是指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超极化电位变化。其产生机制是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上的递质门控氯通道开放,引起外向电流,结果引起后膜的局部超极化。此外,IPSP的形成还可能与突触后膜钾通道的开放或钠通道和钙通道的关闭有关。

【例题·B1型题】

A.动作电位

B.阈电位

C.局部电位

D.静息电位

E.后电位

1.终板电位是

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

【答案】C;C

【解析】终板电位是神经肌肉传递时在终板部位所看到的局部电位变化。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产生的电位。神经冲动传入神经末梢时,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提高了膜对离子的通透性。这促使膜外的钠离子迅速内流,造成膜内钠离子急剧增加,膜内电位高于膜外,引起突触后膜的去极化,膜电位降低。是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的表现。属于局部电位。

以上就是对“2022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考试生理学试题点拨-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机制”的问题的解析,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医考内容可关注昭昭医考官网或咨询在线老师。

一个人学习太孤单,扫描下方二维码,专业老师陪你一起过医考!

临床执业医师综合考试生理学试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上一篇:2022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考试生理学试题点拨-痛觉! 下一篇:2022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考试儿科试题点拨-苯丙酮尿症!
去做题

昭昭学习资料下载

考生必看

课程中心 MORE+

热点资讯

免费备考资料包

昭昭医考APP 百万医考生都在用的APP

昭昭题库-随时做,昭神直播-随心学!

一键安装做题

考试选择

注册即送专属好礼!

你要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恭喜你注册成功!!!

1请长按左侧二维码图片,保存至手机相册。

2前往手机微信识别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并领取大礼包!

PS:不要刷新或关闭页面哦!

温馨提示

你好,你已经是昭昭老粉丝啦~
不可以领取礼包了哦,
可直接登录学习购买课程。

知道了 登录学习
登录窗口
注册登录后,系统将自动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请扫码获取免费资料包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