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西医综合考研正在紧张进行中。以下是内科高频考点(6)——2020年西医考研综合分汇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发病机理(1)氨中毒理论:氨代谢紊乱引起的氨中毒。
影响氨中毒的因素包括低钾性碱中毒、过量摄入含氮物质或上消化道出血导致肠道氨生成增加、血容量低和缺氧、便秘、感染、低血糖、镇静剂、安眠药、手术和麻醉等。
1.氨的形成和代谢:胃肠道是氨进入血液循环的主要门户。
2.肝性脑病血氨升高的原因:当肝脏衰竭时,肝脏转化为尿素的能力降低或消失,氨通过门静脉或(当有门体分流时)门静脉周围进入体循环。
3.泛氨中毒的因素:氨减少神经介质的产生,干扰神经传导;抑制丙酮酸脱氢酶活性,影响乙酰辅酶a生成,干扰脑三羧酸循环。在解毒过程中还能与-酮戊二酸形成谷氨酸,后者在生成谷氨酰氨的过程中消耗线粒体上的-酮戊二酸和ATP。
由于能量供应不足和大脑功能障碍,他出现了。
氨、硫醇和短链脂肪的协同毒性作用(3)神经递质理论大脑对大脑皮层多巴胺和苯乙醇胺形成和增加的异常抑制。-氨基丁酸/苯并二氮杂卓复合物理论。(4)氨基酸代谢失衡论
二。临床表现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改变,肝性脑病可分为轻度精神改变至深度昏迷4个阶段:
1 .第一阶段(前驱期)为轻度人格改变和行为障碍,伴有扑翼震颤,脑电图正常。
2.第二阶段(昏迷前),思维混乱,睡眠障碍,行为障碍,定向和理解能力下降,出现明显的神经体征,如反射亢进,肌肉紧张度增加,踝关节痉挛和巴宾斯基征,扑翼震颤,脑电图特征性异常。
3.第三阶段(嗜睡期)以嗜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多数时间处于嗜睡状态,可诱发扑翼震颤,锥体束征阳性,脑电图波形异常。4.第四阶段(昏迷期),意识完全丧失,浅昏迷时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不能引起扑翼震颤;深度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下降,瞳孔常散大,阵发性惊厥、觉醒过度,脑电图明显异常。
亚临床或隐性肝性脑病,无任何临床表现,被视为健康人,但开车存在交通事故风险。患者的脑电图正常,而听觉诱发电位(AEP)可能异常。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实验室等检查(1)血氨测定:慢性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升高,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氨正常。(2)脑电图检查:肝性脑病的典型脑电图改变具有诊断价值和预后意义。(3)诱发电位检测:该方法变化大,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4)心理智力测验:对早期肝性脑病的诊断最有用。4.诊断:(1)严重肝病和/或广泛门体侧支循环;(2)精神障碍、嗜睡或昏迷;(3)肝性脑病的诱因;(4)肝功能明显损害或血氨升高;(5)扑翼震颤和典型脑电图改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5.治疗1。促进氨、伪神经递质等有毒物质的代谢清除,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降氨药(谷氨酸钾、精氨酸等。);支链氨基酸,GABA/BZ复合物受体的拮抗剂。2.其他对症治疗: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