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医考官方指定网站
400-10234-66 在线时间:9:00-21:00
首页 > 历年考题(考生回忆版) > 正文

医学考研1991年西综考题(考生回忆版)答案及解析

发布时间:2022-06-27来源:昭昭医考

以下是小昭为大家整理的西综考题(考生回忆版)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即将参加西医考研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1.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A.阈电位

B.锋电位

C.负后电位

D.正后电位

E.局部电位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动作电位

【答案解析】

①选项B:以神经细胞为例,当受到一个有效刺激时,其膜电位从-70mV逐渐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此后迅速上升至+30mV,形成动作电位的升支(去极化),随后又迅速下降至接近静息电位水平,形成动作电位的降支(复极化)。两者共同形成尖峰状电位变化,称为锋电位。锋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部分,被视为动作电位的标志(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阈电位是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的Na⁺通道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

③选项C、D:锋电位过后即为历时较长的后电位:先为负后电位,历时约15毫秒,其幅度约为锋电位的5~6%,随后是正后电位,正后电位其幅度仅为锋电位的0.2%。

④选项E:局部电位是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微弱电变化。

 

2.在动脉血CO₂分压轻度升高而引起每分通气量增加的反应中,下列哪种结构起的作用最重要

A.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B.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C.肺牵张感受器

D.肺血管化学感受器

E.延髓化学感受器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E:CO₂刺激呼吸运动有两条途径,即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或外周化学感受器,去除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之后,CO₂引起的通气反应仅下降20%左右;动脉血PCO₂只需升高2mmHg就能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肺通气增强的反应;而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则动脉血PCO₂需升高10mmHg。可见,中枢化学感受器在CO₂引起的通气反应中起主要作用。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中,又称延髓化学感受器(E对),故本题选E。

②选项A、B: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都属于外周化学感受器。

③选项C:肺牵张感受器是在肺泡壁及小支气管壁内有对牵拉刺激敏感的神经末梢装置,传入神经为迷走神经传入纤维,传入延髓孤束核,参与呼吸调节。

④选项D:肺血管化学感受器是位于肺泡壁毛细血管旁的感受器。在肺毛细血管充血、肺泡壁间质积液时兴奋,冲动经迷走神经的C纤维传入延髓,引起反射性呼吸暂停,继而出现浅快呼吸,血压降低,心率减慢。

 

3.正常人动脉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为

A.

B.97%

C.87%

D.77%

E.67%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氧解离曲线

【答案解析】

①选项B:正常人动脉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约为97.4%,混合静脉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约为75%(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C、D、E:PO₂为100mmHg(相当于动脉血PO₂时),Hb氧饱和度为97.4%。

 

4.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A.肺的舒缩运动

B.肺的弹性和回缩

C.呼吸肌的舒缩

D.肺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

E.肺内压和胸内压之差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肺通气的动力

【答案解析】

①选项C:肺通气是气体流动进出肺的过程,要实现肺通气,必须在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压力差。在一定的海拔高度,大气压是相对恒定的,因此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是由肺泡内的压力(肺内压)决定的。肺内压的高低取决于肺的扩张和缩小,但肺自身并不具有主动扩张和缩小的能力,其扩张和缩小依赖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运动。因此,由肺内压的变化建立的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而呼吸肌的舒缩活动引起的节律性呼吸运动则是肺通气的原动力(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肺的舒缩运动为被动运动,也来自于呼吸肌的舒缩。

③选项B:肺的弹性和回缩也由呼吸肌舒缩导致。

④选项D:肺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随胸腔容积变化而产生。

⑤选项E:肺内压和胸内压之差为跨肺压,是肺泡的两端压力差,是使肺扩张和收缩的力量。

 

5.以下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维持肺泡的扩张状态

B.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稳定肺泡容积

D.降低肺的顺应性

E.防止毛细血管内液体滤入肺内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肺表面活性物质

【答案解析】

①选项D: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肺泡表面张力又是肺弹性阻力的主要来源,故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减少肺的弹性阻力。而弹性阻力与顺应性在数值上互为倒数,所以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增加肺的顺应性(D错),故本题选D。

②选项A:在肺泡缩小(或呼气)时,肺泡内表面的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增大,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加强,肺泡表面张力减小,因而可防止肺泡萎陷;而在肺泡扩大(或吸气)时,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减小,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因而可防止肺泡过度膨胀。

③选项B: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④选项C: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维持不同大小肺泡的稳定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可随肺泡半径的变小而增大,也可随肺泡半径的增大而减小。

⑤选项E: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泡回缩力,减弱表面张力对肺毛细血管血浆和肺组织间液的“抽吸”作用,阻止液体渗入肺泡,从而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6.胰蛋白酶原转变为胰蛋白的激活物是

A.Cl⁻

B.HCl

C.肠致活酶(肠激酶)

D.内因子

E.Ca²⁺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胰液的性质、成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C:胰蛋白酶原本身没有活性,在小肠中通过肠致活酶(肠激酶)的作用,转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D、E:内因子、Cl⁻、Ca²⁺均与胰蛋白酶原的激活无关。

③选项B:HCl主要激活胃蛋白酶原,对胰蛋白酶原也有激活作用。

 

7.蛋白质二级结构中通常不存在的构象

A.α-螺旋

B.β-折叠

C.α-转角

D.β-转角

E.无规则卷曲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结构

【答案解析】

①选项C: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也就是该段肽链的主链骨架C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不存在α-转角的构象类型(C错),故本题选C。

②选项A、B、C、E: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包括α-螺旋、β-折叠、β-转角、Ω环和无规卷曲。

 

8.下列关于RNA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有rRNA、mRNA和tRNA三种

B.mRNA中含有遗传密码

C.tRNA是最小的一种RNA

D.胞浆中只有mRNA

E.rRNA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答案解析】

①选项D:rRNA、mRNA、tRNA、miRNA等多种RNA均存在于胞浆中(D错),故本题选D。

②选项A:生物体内目前已发现的RNA有十余种,rRNA、mRNA和tRNA只是其中最主要的三种类型。

③选项B:mRNA含有遗传密码,为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提供模板。

④选项C:tRNA也只是在rRNA、mRNA和tRNA三者中最小,所有RNA中最小的应为miRNA。

⑤选项E:rRNA与核糖体蛋白共同构成核糖体,为蛋白质生物合成所需要的mRNA,tRNA以及多种蛋白因子提供了相互结合和相互作用的空间。

 

9.酶能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是由于哪一种效应

A.向反应体系提供能量

B.降低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降低底物的能量水平

E.提高产物的能量水平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酶的作用机制

【答案解析】

①选项C:化学反应中,由于反应物分子中所含的能量高低不一,所含自由能较低的反应物分子,很难发生化学反应,若将低自由能的反应物分子(基态)转变为能量较高的过渡态分子,化学反应就有可能发生。活化能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摩尔反应物从基态转变成过渡态所需要的自由能,即过渡态中间物比基态反应物高出的那部分能量。酶的作用就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促进反应的发生(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向反应体系提供能量是ATP的功能。

③选项B:降低反应的自由能变化为催化剂。

④选项D、E:酶主要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以加速化学反应。酶不能向反应注入能量;也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即不能降低反应的自由能和底物的能量水平,或提高产物能量水平。

 

10.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E.完全不同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核酸的结构

【答案解析】

①选项C:DNA彻底水解后生成A,G,T,C和脱氧核糖,RNA彻底水解后生成A,U,G,C和核糖,故两者彻底水解后碱基不同,核糖也不同(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B、D、E:DNA中的碱基有A、G、C和T;而RNA中的碱基有A、G、C和U。核糖存在于RNA中,而脱氧核糖存在于DNA中。

 

11.胆固醇生物合成时的限速酶是

A.HMG辅酶A合成酶

B.HMG辅酶A还原酶

C.HMG辅酶A裂解酶

D.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

E.脂酰辅酶A胆固醇脂酰转移酶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胆固醇的合成途径

【答案解析】

①选项B:胆固醇生物合成时的限速酶(关键酶)是HMG辅酶A还原酶(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HMG辅酶A合成酶为胆固醇合成及酮体合成的非限速酶。

③选项C:HMG辅酶A裂解酶为酮体合成的非限速酶。

④选项D、E: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和脂酰辅酶A胆固醇脂酰转移酶均为催化胆固醇酯生物合成的酶。

 

12.下列关于尿糖的说明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尿糖阳性肯定有血糖升高

B.尿糖阳性是肾小管吸收功能不良的结果

C.尿糖阳性肯定有糖代谢异常

D.尿糖阳性可诊断糖尿病

E.Benedict(班氏)试剂只查尿中有无葡萄糖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尿糖的实验室检查

【答案解析】

①选项E:Benedict(班氏)试剂是由硫酸铜、柠檬酸钠和无水碳酸钠配置成的蓝色溶液,可以与葡萄糖反应生成Cu₂O砖红色沉淀,因沉淀颜色无法与血液颜色区分,故只能用于查尿中有无葡萄糖,不能用于查血中有无葡萄糖(E对),故本题选E。

②选项A、C:的影响因素包括血糖浓度、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以及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最低血糖浓度,一般为160~180mg/dl),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受影响都可能出现尿糖阳性:当肾糖阈降低时,即使糖代谢和血糖正常,尿糖也可能出现阳性。

③选项B:当血糖值超过160~180mg/dl(正常血糖范围为80~120mg/dl)时,即使肾小管吸收功能正常,也会出现尿糖阳性。

④选项D:糖尿病的诊断以血糖异常升高作为依据,尿糖阳性不可诊断糖尿病。

 

13.一位疑有甲亢的病人,2个月前曾做胆囊造影,为确定有无甲亢,下列哪项试验最有价值

A.甲状腺摄¹³¹I率

B.血清蛋白结合碘

C.甲状腺激素结合试验

D.T₃、T₄

E.以上均无价值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Graves病的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答案解析】

①选项D:甲亢患者血清TT₄、FT₃、FT₄增高,T₃、T₄实验最具有诊断价值(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131I摄取率为甲亢的传统诊断方法,目前已经被sTSH测定技术所代替。

③选项B、C:血清蛋白结合碘、甲状腺激素结合试验均会因曾用胆囊造影剂(碘剂)而受影响,故不选用。

④选项E:血清总甲状腺素(TT₄)稳定性、重复性好,是诊断甲亢的主要指标之一。

 

14.符合缺铁性贫血潜伏期的是

A.血清铁蛋白下降

B.血清铁下降

C.运铁蛋白饱和度下降

D.总铁结合力下降

E.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答案解析】

①选项A:缺铁性贫血病程发展的三个阶段:贮存铁耗尽→红细胞内铁缺乏→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潜伏期指贮存铁耗尽(ID)阶段,此阶段血清铁蛋白下降(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及血清铁等指标尚正常。

③选项C:血清铁下降、运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为红细胞内铁缺乏(IDE)阶段的特点。

④选项D:缺铁性贫血时总铁结合力增高→红细胞内铁缺乏→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潜伏期指贮存铁耗尽(ID)阶段,此阶段血清铁蛋白下降;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及血清铁等指标尚正常。

⑤选项E: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E错)为缺铁性贫血(IDA)阶段的特点。

 

15.下列哪项不支持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血小板减少

B.出血时间延长

C.束臂试验阳性

D.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多

E.凝血时间延长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实验室检查

【答案解析】

①选项E:凝血时间(CT)是指血液离开血管,在体外发生凝固的时间,反映的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功能,与血小板无关,故ITP患者CT正常(E对),故本题选E。

②选项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于患者对自身血小板抗原的免疫失耐受,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和血小板生成受抑,出现血小板减少。

③选项B:出血时间(BT)是指人为刺破皮肤毛细血管后,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它受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影响,ITP患者血小板减少,故出血时间会延长。

④选项C:束臂试验又称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当毛细血管管壁的结构和功能、血小板数量和质量存在缺陷时,毛细血管壁的脆性和通透性增加,新出血点增加,因而出现束臂试验阳性。

⑤选项D:ITP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系可代偿性增生,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加。

 

16.患者男,32岁,经常周期性上腹痛三年,空腹发作,夜间更重,进食可缓解,服西咪替丁可止痛,最可能的诊断为

A.胃溃疡

B.十二脂肠球部溃疡

C.慢性胃炎

D.胃黏膜脱垂症

E.十二指肠淤积症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答案解析】

①选项B:青壮年男性患者,慢性周期性上腹痛,空腹及夜间发作,进食可缓解,即有疼痛-进食-缓解规律,且服用抑酸药(西咪替丁)可缓解,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典型特点,因此本例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胃溃疡好发于中老年人,其腹痛多为餐后痛,且胃溃疡胃酸分泌正常或减少,抑酸药治疗效果不明显。

③选项C:慢性胃炎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其上腹痛也没有节律性特点。

④选项D:胃黏膜脱垂是由于异常松弛的胃黏膜逆行突入食管或向前通过幽门管脱入十二指肠壶腹部,临床上以后者多见,腹痛是最常见的表现,无明显的周期性和节律性,且不能为抗酸剂所缓解。

⑤选项E:十二指肠淤积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十二指肠阻塞,以致十二指肠阻塞部位的近端扩张、食糜淤积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和饱胀症状,症状可随体位改变而减轻,疼痛无节律性、周期性,且不能为抗酸剂所缓解。

 

17.氰化物中毒是由于抑制了哪种细胞色素

A.a

B.b

C.c

D.aa₃

E.C₁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D:细胞色素是氧化呼吸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呼吸链各复合体中,许多化合物可作用于复合体中的细胞色素而抑制电子的传递。氰化物(CN⁻)可抑制复合体Ⅳ中细胞色素a₃(而非细胞色素a),进而抑制细胞色素aa₃复合物(阻断电子由Cyta到CuB-Cyta₃间传递)(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氰化物(CN⁻)可抑制复合体Ⅳ中细胞色素a₃(而非细胞色素a)。

③选项B:抗霉素A可抑制复合体Ⅲ中细胞色素b(阻断CytbH到泛醌间的电子传递)。

④选项C:氰化物抑制的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复合体Ⅳ)而不是Cytc。

⑤选项E:氰化物中毒与Cytc₁无关。

 

18.哪项不是激素与受体结合的共同特征

A.有一定特异性

B.在细胞质膜上进行结合

C.有高度的亲和力

D.结合曲线呈可饱和状态

E.通过氢键、盐键或疏水作用相结合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胞内受体接到的信息传递

【答案解析】

①选项B:水溶性激素与细胞表面受体在质膜上进行结合,而脂溶性的激素与细胞内受体在细胞内进行结合,因此激素与受体并不全都在质膜上进行结合(B错),故本题选B。

②选项A:激素(配体)与其受体结合的共同特征:有高度专一性,受体与特定配体特异性结合。

③选项C:有高度的亲和力,即使体内的化学信号的浓度很低也可以发生反应。

④选项D:激素与受体结合具有可饱和性,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的数目都是有限的,增加配体浓度,可使受体与配体的结合达到饱和。

⑤选项E:激素与受体结合具有可逆性,受体与配体通过氢键、盐键或疏水键等非共价键结合,当生物效应发生后,配体即与受体解离,受体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再次接受配体信息。

 

19.DNA复制需要①DNA聚合酶Ⅲ②解链蛋白③DNA聚合酶Ⅰ④DNA指导的RNA聚合酶⑤DNA连接酶。其作用的顺序是

A.④→③→①→②→⑤

B.②→③→④→①→⑤

C.④→②→①→⑤→③

D.④→②→①→③→⑤

E.②→④→①→③→⑤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DNA复制的酶

【答案解析】

①选项E:DNA的复制过程:解链蛋白(解螺旋酶)(②)解开DNA双链为单链,SSB稳定已解开的单链,拓扑异构酶理顺DNA链→DNA指导的RNA聚合酶(引物酶)(④)催化合成引物→在引物的引导下,DNA聚合酶Ⅲ(①)促进DNA链由5´向3´方向延长→复制结束后,RNA酶水解RNA引物,DNA聚合酶Ⅰ(③)填补引物空隙→最后由DNA连接酶(⑤)连接缺口。故作用的顺序为②→④→①→③→⑤(E对),故本题选E。

②选项A、B、C、D:DNA的复制过程为:②解链蛋白→④DNA指导的RNA聚合酶→①DNA聚合酶Ⅲ→③DNA聚合酶Ⅰ→⑤DNA连接酶。

 

20.PTH的作用为抑制

A.溶骨

B.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

C.肠吸收钙

D.1,25-(OH)₂D₃的形成

E.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答案解析】

①选项B:PTH(甲状旁腺激素)的靶器官主要是肾与骨,PTH与靶细胞的PTH受体结合后,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E错)和磷脂酶C(PLC),经AC-cAMP和PLC-IP₃/DG信号转导通路而产生调节作用(升血钙和降血磷):对肾脏的作用,一方面PTH可以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Ca²⁺,减少钙的排泄,升高血钙。另一方面PTH能抑制近端和远端小管重吸收Pi,促进磷的排泄,降低血磷(B对),故本题选选B。

②选项A:对骨的作用,PTH可作用于破骨细胞,增强溶骨作用,释放Ca²⁺和Pi,也可以作用于成骨细胞,增强成骨作用,沉积Ca²⁺和Pi。

③选项C、D:PTH还可激活肾近端小管细胞线粒体中的1α-羟化酶,激活25-OH-D₃转变为生物活性更高的1,25-(OH)₂D₃(钙三醇),进而间接促进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钙和磷。

④选项E:PTH与靶细胞的PTH受体结合后,经AC-cAMP和PLC-IP₃/DG信号转导通路而产生调节作用。

以上是昭昭西医考研部分考题(考生回忆版)的展示内容,因为内容较多。小昭已经将考题(考生回忆版)全部整理放到附件中,请自行点击下载即可。

昭昭西综考研专硕(临床)考题(考生回忆版)-1991.pdf

上一篇:医学考研1990年西综考题(考生回忆版)答案及解析 下一篇:医学考研1992年西综考题(考生回忆版)答案及解析
登录窗口
注册登录后,系统将自动下载

考试选择

考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