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昭为大家整理的西综考题(考生回忆版)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即将参加西医考研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1.细胞膜内外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K⁺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Na⁺通透性增加
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Na⁺-K⁺泵的作用
E.膜上ATP的作用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主动转运
【答案解析】
①选项D:正常情况下,细胞内高K⁺,细胞外高Na⁺,细胞膜上存在Na⁺-K⁺泵和K⁺及Na⁺的通道;经通道的异化扩撒使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离子根据渗透压梯度从高到低顺浓度流动,K⁺流向细胞膜外,Na⁺流向细胞膜内;而膜上Na⁺-K⁺的存在,逆浓度梯度转运Na⁺和K⁺(向细胞膜内转运2个K⁺,细胞膜外转运3个Na⁺),从而维持细胞膜内外两侧Na⁺和K⁺浓度差(D对),故本题选D。
选项A:在静息状态下,神经元的细胞膜上的钾离子通道开放较多,而钠离子和氯离子通道基本关闭,所以此时神经元的细胞膜主要对钾离子具有通透性,即钾离子可以进行跨膜扩散,所以钾离子可以建立自己的平衡电位,但对于维持细胞膜内外Na⁺和K⁺浓度差并无相关性。
3选项B:膜在兴奋时Na⁺通透性增加,由于受到电刺激,使得细胞膜上Na⁺通道快速开放,从而形成动作电位,与细胞膜内外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无关。
4选项C:Na⁺、K⁺经离子通道易化扩散,如果没有钠钾泵的存在,细胞膜内外两侧的Na⁺和K⁺会在渗透压的状态下,逐渐趋于平衡,即细胞膜内外两侧Na⁺、K⁺浓度相等。
5选项E:膜上ATP产生是为膜上Na⁺-K⁺泵逆浓度梯度转运Na⁺和K⁺提供能量,而膜上Na⁺-K⁺泵的存在才是形成和维持细胞膜内外Na⁺和K⁺浓度差的根本原因。
2.人工地增加细胞外液中Na⁺浓度时,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细胞的电活动
【答案解析】
①选项A: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也就是说细胞膜上Na⁺通道开放,细胞膜外Na⁺快速进入到细胞内所形成,所以动作电位幅度是跟细胞膜内外两侧Na⁺浓度差相关。当人工地增加细胞外液中Na⁺浓度时,会使得细胞膜内外Na⁺浓度差增加,钠离子的渗透压会增大,电位差增大,从而使得动作电位的幅度增大(A对),故本题选A。
2选项B:动作电位的幅度跟细胞膜内外两侧Na⁺浓度相关,当细胞外Na⁺浓度降低时,细胞膜内外Na⁺浓度差减小,钠离子的渗透压会减小,电位差减小,从而使得动作电位的幅度减小。
3选项C:动作电位的幅度跟细胞膜内外两侧Na⁺浓度相关,当细胞内外Na⁺浓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影响到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幅度。
4选项D、E:动作电位的幅度不会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情况,因为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就是全或无性质的,不会出现累加累减的过程。
3.下列关于生物电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的幅度可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B.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的幅度在产生部位较其周围大
C.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均可以总和
D.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的幅度比动作电位大
E.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都是局部电位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局部电位
【答案解析】
①选项D:感受器电位是指感受器由感觉刺激引起的渐变的非传导性的电位变化,不是“全或无”性质的。突触后电位是突触传递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电位变化。有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都是属于局部电位,电位的大小与刺激强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电位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故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的幅度不一定比动作电位大(D错),故本题选D。
2选项A: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都是属于局部电位,电位的大小与刺激强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电位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3选项B: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都是属于局部电位,局部电位的特点之一就是会呈现逐步衰减的过程,故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的幅度在产生部位较其周围大。
4选项C: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都是属于局部电位,局部电位的特点之一就是累加总和。
5选项E:感受器电位和突触后电位都是局部电位。
4.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单根)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电刺激可以使其兴奋
B.阈刺激可以引起动作电位
C.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
D.动作电位传导时幅度可逐渐减小
E.动作电位传导的原理是局部电流学说
【考点定位】细胞的电活动
【答案解析】
①选项D:神经纤维传递信息产生的电位是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特点之一是不衰减传播:即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波形在传播过程中始终不变,也是全或无现象在传播时的一个体现。故动作电位传导时幅度不变(D错),故本题选D。
2选项A:电刺激能够激活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使得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产生动作电位,神经纤维得以兴奋。
3选项B:阈刺激在刺激延续时间和对时间变化率保持中等数值下,引起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一旦阈刺激达到阈值就可以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4选项C:神经纤维产生的是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为全或无现象:刺激未达到阈刺激则无动作电位,刺激达到阈刺激则产生动作电位且幅度达到最大值,不会随着刺激的增强而增大。即要么有,要么没。
5选项E:动作电位传导的原理是局部电流的电紧张扩布,也就是说动作电位的传递与细胞直径的大小,与局部电位的传导机制类似。
5.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A.与血浆容积之比
B.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C.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D.异常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的容积百分比
E.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血液生理
【答案解析】
①选项E: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它反映红细胞和血浆的比例,是影响血黏度的主要因素(E对),故本题选E。
2选项A:红细胞比容是红细胞与全血容积相比较,与血浆容积无关。血浆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血浆是血液的细胞外基质。
3选项B:红细胞比容是红细胞与全血容积相比较,与白细胞容无关。
4选项C: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它反映红细胞和血浆的比例,而不是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5选项D:异常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的容积百分比此说法错误。
6.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心脏是机能上的合胞体
B.心肌肌浆网不发达,Ca²⁺贮存少
C.心肌有自动节律性,会自动舒张
D.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E.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考点定位】心脏的电生理特性及生理特性
【答案解析】
①选项E:心肌有效不应期是指在这段时间里不管给予多么强的刺激,都不会使心肌细胞发生再一次的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它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动作电位上从0期的去极化开始到3期复极化都属于有效不应期时间,它持续到心脏收缩期到舒张早期,所以要等到心室肌舒张开始后才能接收新的刺激产生新的收缩,其中2期平台期具有特征性,所以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性收缩(E错),故本题选E。
2选项A:合胞体是指含有由一层细胞膜包绕的多个核的一团细胞质。心脏是机能上的合胞体使心房和心室可同时泵血。
3选项B:心肌肌浆网不发达说法错误,相对来说心肌的肌浆网还是比较发达的。
4选项C:心肌有自动节律性主要是心肌不受自主神经控制,使得心肌具有正常的收缩舒张功能。
5选项D:心肌呈“全或无”收缩使得左右心室能够同时泵血,避免心脏左右心室供血时出现时间间隔。
7.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
A.心室充盈期缩短
B.快速射血期缩短
C.减慢射血期或缩短
D.心室肌氧气供应不足
E.经减压反射调节后心缩力减弱
【考点定位】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A:心脏的充盈期指的是心室内的压力的下降,然后血液进入心室,使心室内血液充盈。心率主要影响心脏的心动周期,心率增大,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会使得心室充盈期缩短,心室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A对),故本题选A。
2选项BC:尽管心率增大,心动周期缩短,但对于收缩期影响相对较小,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缩短不会影响心输出量。
3选项D:心室肌氧气供应不足会影响到心肌的正常功能,与心率影响心输出量无关。
4选项E: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会使得主动脉血压降低从而不会刺激压力感受器,与减压反射无关。
8.心脏的等长自身调节是通过下列哪个因素对心脏泵血功能进行调节的?
A.心肌初长度
B.肌小节的初长度
C.粗细肌丝间横桥结合的数目
D.心脏收缩力
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心肌收缩的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D:心脏的等长自身调节指通过心肌细胞本身力学活动的强度和速度发生变化,使心脏搏出量和搏功发生改变,心脏泵血功能的这种调节是通过收缩能力这个与初长度无关的心肌内在功能变数的改变来实现的(D对),故本题选D。
2选项A:心肌初长度的改变只能影响到心肌收缩力。
3选项B:肌小节的初长度影响的是心肌收缩力。
4选项C:粗细肌丝间横桥结合的数目影响的是心肌的收缩力,与心脏泵血功能无关。
5选项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是指左心室在舒张末期的血容量。在二尖瓣关闭之前后主动脉开放之前。反映的是心输出量的多少。
9.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跨膜流动的综合结果?
B.Na⁺内流、K⁺外流
C.Na⁺内流、Cl⁻内流
D.Ca²⁺内流、K⁺外流
E.K⁺外流、Ca²⁺外流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心肌细胞的跨模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答案解析】
①选项D: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主要是由于钙离子缓慢内流和有少量钾离子缓慢外流形成的。心肌细胞膜上有一种电压门控式慢钙通道,当心肌膜去极化到-40mV时被激活,要到0期后才表现为持续开放。钙离子顺浓度梯度向膜内缓慢内流使膜倾向于去极化,在平台期早期,钙离子的内流和钾离子的外流所负载的跨膜正电荷量等,膜电位稳定于1期复极所达到的0mV水平。随后,钙离子通道逐渐失活,钾离子外流逐渐增加,膜外正电荷量逐渐增加,膜内外形成电位差,形成平台晚期(D对),故本题选D。
2选项A:与Na⁺内流、Cl⁻外流无关。
3选项B:与Na⁺内流无关。
4选项C:与Na⁺内流、Cl⁻内流无关。
5选项E:与Ca²⁺外流无关,应该是Ca²⁺内流。
10.下列关于正常人胰液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胰液的pH约为8
B.胰液的碳酸氢钠含量高
C.每天分泌量超过1000毫升
D.胰液中含有羟基肽酶
E.胰液的分泌以神经调节为主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胰液的性质、成分与分泌
【答案解析】
①选项E:胰液一般是指人体由胰腺外分泌部分泌的一种无色无臭的碱性溶液。胰液中的无机物主要是水和碳酸氢盐。主要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E错),故本题选E。
2选项A:胰液一般是指人体由胰腺外分泌部分泌的一种无色无臭的碱性溶液,pH约为8。
3选项B:胰液中的无机物主要是水和碳酸氢盐,故胰液的碳酸氢钠含量高。
4选项C:液中的有机物是多种消化酶,可作用于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食物成分,是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每天分泌量超过1000毫升。
5选项D:羟基肽酶作为胰液中消化酶的一种,用于水解蛋白质,。
11.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壁细胞分泌盐酸
B.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
C.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
D.幽门腺分泌粘液
E.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胃液的分泌
【答案解析】
①选项B: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在盐酸的作用下才转化为胃蛋白酶(B错),故本题选B。
2选项A:壁细胞主要分泌盐酸。
3选项C: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有助于碳酸氢盐屏障的形成。
4选项D:幽门腺分泌粘液,帮助胃黏膜形成碳酸氢盐屏障。
5选项E:壁细胞分泌内因子,有助于维生素B₁₂的吸收。
12.进人集合管的尿液是
A.低渗的
B.等渗的
C.高渗的
D.低渗或等渗,但不会是高渗的
E.等渗或高渗,但不会是低渗的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答案解析】
①选项D、E:由于集合管的前一段为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通透,对水不通透,故进入到集合管的尿液为低渗或等渗,但不会是高渗的(D对),故本题选D。
2选项A: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通透,对水不通透,此时尿液为低渗尿。
3选项B:尿液在通过肾小管的近端小管滤过时,进行的是等渗重吸收,此时的尿液为等渗尿。
4选项C:髓袢降支细段主要对水重吸收,故此时的尿液为高渗尿。
13.正常人动脉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为
A.
B.97%
C.87%
D.77%
E.67%
【考点定位】氧解离曲线
【答案解析】
①选项B: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血红蛋白氧含量占血红蛋白氧容量的百分比,为97%(B对),故本题选B。
2选项A、C、D、E:根据上述说法,选项A、C、D、E错误。
14.正常人吸入下列哪种混合气体时,肺通气量增加最明显?
A.21%O₂和79%N₂
B.17%O₂和83%N₂
C.2%CO₂和98%O₂
D.20%CO₂和80%O₂
E.30%CO₂和70%O₂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答案解析】
①选项C:肺通气量指单位时间内出入肺的气体量。一般指肺的动态气量,它反映肺的通气功能。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能够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通过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至呼吸中枢,使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幅度加大,肺通气量增加,故正常人吸入2%CO₂和98%O₂能使肺通气量增加(C对),故本题选C。
2选项A:此为正常的吸入气体量,不会影响呼吸中枢,故不会影响肺通气量。
3选项B:轻度缺氧可兴奋呼吸中枢,但不如CO₂影响明显,故肺通气增加不明显。
4选项D、E:CO₂含量过高会对中枢神经起到麻醉作用,抑制呼吸中枢,不能增加肺通气量。
15.糖皮质激素可以
A.抑制蛋白质分解
B.使血糖浓度降低
C.使肾脏排水能力降低
D.使血浆白蛋白含量减少
E.增强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答案解析】
①选项E: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有“允许作用”,能够增强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E对),故本题选E。
2选项A:糖皮质激素:肝外加强蛋白质的分解,减少外周组织对氨基酸的利用,抑制蛋白质合成;肝内促进蛋白质合成。
3选项B:糖皮质激素促进糖异生,降低肌肉、脂肪组织等对胰岛素的反应性,使血糖升高。
4选项C:糖皮质激素保钠排钾;还能增加肾小球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促进水的排出。
5选项D:糖皮质激素使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16.妊娠时维持黄体功能的主要激素是
A.雌激素
B.孕酮
C.卵泡刺激素
D.黄体生成素
E.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妊娠
【答案解析】
①选项E: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由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它能增加甾体激素的分泌以维持妊娠;它还能促进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促进孕酮的合成,维持月经黄体寿命,使月经黄体体积增大,演变成为妊娠黄体,维持其功能(E对),故本题选E。
2选项A:雌激素是促进雌性动物第二性征发育及性器官成熟的物质,由雌性动物卵巢和胎盘分泌产生。
3选项B:孕酮是一种由卵巢黄体分泌的天然孕激素。与雌激素一起参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可使增生期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为孕卵着床及早期胚胎的营养提供有利条件并维持妊娠;在与雌激素共同作用下,促乳腺小叶及腺体发育;促使宫颈黏液变稠不利于精子穿透。
4选项C:卵泡刺激素是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成分为糖蛋白,主要作用为促进卵泡成熟。
5选项D:黄体生成素由腺垂体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类促性腺激素,可促进胆固醇在性腺细胞内转化为性激素。
17.当悬韧带放松时可使
A.晶状体曲度减小
B.晶状体曲度增大
C.角膜曲度增大
D.角膜曲度减小
E.瞳孔缩小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B:悬韧带是睫状肌牵拉晶状体的结构。随着睫状肌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曲度,实现眼球正常屈光功能。正常生理情况下,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前移并曲度增大,屈光能力增强(B对),故本题选B。
2选项A:晶状体曲度减小是在视远物时,会使得悬韧带紧张,睫状肌放松。
3选项C、D:角膜曲度增大与看远物相关,与睫状肌收缩相关。
4选项E:瞳孔缩小是在遭受到强光刺激时,减少进入眼球光线量。
18.食物的氧热价是
A.1克食物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B.1克食物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
C.食物氧化时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
D.氧化1克食物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
E.食物的物理卡价的同意语
【考点定位】能量代谢的测定
【答案解析】
①选项C:食物的氧热价是指某种食物在氧化时,消耗1L氧气所产生的热量。食物在体内氧化需要消耗氧气,但由于不同食物的分子量不同,所以氧化分解时的耗氧量也不同(C对),故本题选C。
2选项A、B、D、E:根据上述描述,选项A、B、D、E说法错误。
19.合成卵磷脂时所需的活性胆碱是
A.ADP-胆碱
B.GDP-胆碱
C.TDP-胆碱
D.UDP-胆碱
E.CDP-胆碱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磷脂的合成
【答案解析】
①选项E:CDP-胆碱是动物和酵母中生物合成卵磷脂时的中间体,在磷酸胆碱胞苷转移酶的作用下,从磷酸胆碱和CTP生物合成,作为合成卵磷脂时所需的活性胆碱(E对),故本题选E。
2选项A、B、C、D:根据上述描述,选项A、B、C、D说法错误。
20.细胞内催化脂酰基转移到胆固醇生成胆固醇酯的酶是
A.ACAT
B.LCAT
C.磷脂酶C
D.磷脂酶D
E.肉毒碱脂酰转移酶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胆固醇的生成
【答案解析】
①选项A:ACAT(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是细胞内催化游离胆固醇和长链脂肪酸合成胆固醇酯的酶,在体内胆固醇代谢平衡过程中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A对),故本题选A。
2选项B:LCAT(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由肝合成释放入血吸附在HDL分子上,与ApoAⅠ和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一起组成复合物,存在于循环血液中。催化血浆中胆固醇酯化。
3选项C:磷脂酶C将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切割成二酰基甘油(DAG)和肌醇1,4,5-三磷酸(IP₃)。因此,PLC对PIP2的消耗具有重要的作用。
4选项D:磷脂酶D是植物中一类主要的磷脂水解酶.它的作用在于通过水解细胞膜中的磷脂而影响到膜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5选项E:肉毒碱脂酰转移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的一类酰基转移酶。可逆地催化从酰基辅酶A将酰基转移至L-肉毒碱的反应,在转运脂肪酸通过线粒体内膜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以上是昭昭西医考研部分考题(考生回忆版)的展示内容,因为内容较多。小昭已经将考题(考生回忆版)全部整理放到附件中,请自行点击下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