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昭为大家整理的西综考题(考生回忆版)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即将参加西医考研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1.人体的NH₃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异化扩散
C.原发性主动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单纯扩散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单纯扩散主要介导脂溶性物质或少数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的物质转运,如O₂、CO₂、N₂、NH₃、类固醇激素、乙醇、尿素、甘油、水等(A对),故本题选A。
2.微终板电位产生的原因是
A.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一个递质分子引起的终板膜电活动
B.肌接头后膜上单个受体离子通道开放
C.单囊泡递质自发释放引起终板膜多个离子通道开放
D.神经末梢单个动作电位引起终板膜多个离子通道开放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骨骼肌的神经-肌接头由接头前膜-接头向隙-接头后膜(即终板膜)组成。接头前的神经轴突末梢中有许多囊泡,每个囊泡含有约多个乙酰胆碱(ACh)分子。在接头后的终板膜上有N₂型ACh受体。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接头前膜囊泡内ACh大量释放,经接头间隙扩散至终板膜,引起终板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在安静状态下,无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接头前膜也会发生单个囊泡自发释放ACh到达终板膜上,并与膜上受体结合,使少量Na⁺和K⁺通道开放,引起终板膜电位的微小去极化,称为微终板电位(C对),故本题选C。
3.与粗肌丝横桥头部结合,引起肌小节缩短的蛋白质是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原肌球蛋白
D.肌钙蛋白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横纹肌兴奋-收缩耦联及其收缩机制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动作电位引起骨骼肌收缩的机制:动作电位肌膜上传导→沿横管膜上传播并激活L型钙通道→肌质网上ryanodine受体激活→胞质内Ca²⁺浓度迅速增高→钙与肌钙蛋白结合,启动肌丝滑行。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组成,肌肉的缩短和伸长系粗肌丝与细肌丝相互滑行所致,而肌丝本身长度不改变。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三种蛋白质组成,肌动蛋白有与粗肌丝横桥结合的横桥结合位点,被原肌球蛋白所掩盖。粗肌丝的肌球蛋白上有横桥结构,与细肌丝肌动蛋白的特定位点结合可引起肌丝滑行,使肌肉收缩。当胞质中钙离子浓度升高时,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后使原肌球蛋白发生移动,暴露出肌动蛋白上的横桥结合位点,与横桥结合肌丝滑行导致肌肉收缩(B对),故本题选B。
4.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
A.肝脏
B.脾脏
C.肾脏
D.淋巴结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红细胞的破坏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红细胞的血管外破坏:90%的衰老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最主要场所为脾脏,其次为肝脏和骨髓。血管内破坏:10%的衰老红细胞在血管中受机械冲击而破损(B对),故本题选B。
5.血凝块回缩的原因是
A.血凝块纤维蛋白收缩
B.红细胞叠连而压缩
C.白细胞变形运动
D.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收缩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答案解析】
①选项D:血小板的收缩能力与其收缩蛋白有关,在血小板内存在类似肌肉的收缩蛋白系统,血凝块中的血小板收缩,血凝块回缩,挤出其中的血清,使血凝块更加坚实,牢固封住血管的破口(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纤维蛋白收缩系统存在血小板中,而不是血凝块中。
③选项B:红细胞叠连而压缩,会导致血沉增快。
④选项C:白细胞变形运动与炎症时白细胞渗出有关。
6.Rh血型的主要抗体是
A.IgA
B.IgD
C.IgG
D.IgE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Rh血型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天然抗体和免疫性抗体两类,天然抗体为IgM,天然抗体在人体内天然存在,人人都有,是ABO血型的主要抗体,且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胎盘。Rh血型系统主要为免疫性抗体为IgG(C对),故本题选C。
7.生理情况下,能代表心室肌前负荷的指标是
A.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
B.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
C.等容收缩期容积或压力
D.等容舒张期容积或压力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前负荷是指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前负荷使肌肉在收缩前处于一定的初长度。心室肌的初长度决定于心室舒张末期的血液充盈量,由于测量心室内压比测定心室容积方便,且容积与压力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故可用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来反映前负荷。后负荷是指心肌开始收缩时所遇到的负荷,对于左心室其后负荷相当于大动脉血压;对右心室其后负荷相当于肺动脉压(B对),故本题选B。
8.衡量心肌自律性高低的主要指标是
A.动作电位的幅值
B.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C.4期膜电位自动去极化速率
D.0期去极化速度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心肌的自律性
【答案解析】
①选项C:自律性是指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情况下自动兴奋的特性,心肌自律性的高低是指心肌细胞自动兴奋频率的高低,而自动兴奋频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率(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动作电位的幅值(最大值)与心肌自动节律性的高低无关。
③选项B:其次受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的距离影响,距离越近则更易去极化。
④选项D:心肌细胞的传导性主要看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去极化速度越快幅度越大则传导性越好,0期去极化速度主要与心肌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分类有关。
9.影响收缩压最主要的因素是
A.心率的变化
B.每搏输出量的变化
C.外周阻力的变化
D.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变化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B:动脉血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每搏输出量增大,则心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多,动脉管壁所受的张力増大,动脉血压明显升高。当血压升高时,血流加快,大动脉内增加的血量大部分可在心舒期流向外周。在舒张末期大动脉内留存的血量增加得并不多。因此,动脉血压的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明显升高,而舒张压升高不明显。可见影响收缩压最主要的因素是每搏输出量(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C:外周阻力和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
③选项D: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主要作用是使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幅度减少,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变化主要影响脉压。
10.假设肺通气量为7000ml/min,呼吸频率为20次/分,无效腔容量为100ml,每分心输出量为5000ml时,其通气/血量比值为
A.0.7
B.0.8
C.0.9
D.1.0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肺换气的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通气/血流比值(VA/Q)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年人安静时VA/Q约为0.84。每分钟血流量已知为5000ml,每分钟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频率-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肺通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7000-20×100=5000ml,故通气/血流比值=5000ml/5000ml=1.0(D对),故本题选D。
11.关于HB和O₂结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A.HB的4个亚基间有协同作用
B.1个分子HB最多结合4个分子O₂
C.HB和O₂结合和解离曲线呈S型
D.100ml血中的Hb实际结合的O₂量成为Hb氧容量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O₂在血液中的存在和运输形式
【答案解析】
①选项D:每个Hb(血红蛋白)分子有4条多肽链,每条多肽链与1个血红素相连接,构成Hb的亚基。100ml血液中Hb最多可结合的O₂量称为Hb氧容量(D错),故本题选D。
②选项A:Hb的4个亚单位彼此之间有协同效应,即1个亚单位与O₂结合后,由于变构效应,其他亚单位更易与O₂结合。
③选项B:每个亚基借助血红素中的Fe²⁺结合1分子的O₂,故1分子Hb最多可结合4分子O₂。
④选项C:反之,当HbO₂的1个亚基释放出O₂后,其他亚基更易释放O₂,因此氧解离曲线呈S形。
12.在下列选项中,胃所具有的运动形式是
A.蠕动冲
B.容受性舒张
C.分节运动
D.袋状往返运动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胃运动
【答案解析】
①选项B:胃的运动形式包括紧张性收缩、容受性舒张和蠕动,其中容受性舒张是胃特有的运动形式。进食时食物刺激口腔、咽、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可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舒张,称为容受性舒张(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C:分节运动和蠕动冲是小肠的运动形式。
③选项D:袋状往返运动是大肠的运动形式。
13.唾液中除含有唾液淀粉酶外,还有的酶是
A.凝乳酶
B.寡糖酶
C.溶菌酶
D.肽酶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唾液的成分
【答案解析】
①选项C:溶菌酶广泛存在于唾液、眼泪、血浆、尿、乳汁等多种体液中,具有杀灭细菌和病毒作用,是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凝乳酶主要存在于胃液,可使乳汁内的蛋白质凝聚成乳酪后易为各种蛋白质酶所消化。
③选项B:寡糖酶主要存在于小肠上皮细胞内,具有分解寡糖为单糖的作用。
④选项D:肽酶是能够水解肽链的酶。
14.大量出汗时尿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交感神经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血容量减少,肾小球滤过减少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肾小球滤过减少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尿生成的体液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A:大量出汗、严重呕吐或腹泻等情况可引起机体失水多于溶质丧失,如汗液为低渗液,大量出汗体内水的丢失多于氯化钠的丢失,使体液晶体渗透压升高,可刺激血管升压素(ADH)的分泌,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加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尿液浓缩(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主要受体液渗透压和血容量的影响,与交感神经兴奋关系不大。交感神经兴奋主要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肾血管、减少肾血流量而导致尿液减少。
③选项C、D:大量出汗一般不会导致血容量重度减少,也不会改变血浆胶体渗透压,因为后者主要取决于血浆白蛋白,而不是Na⁺和Cl⁻。
15.在近球小管中滤出的HCO₃⁻被重吸收的主要形式是
A.H₂CO₃
B.(NH₂)₂CO
C.CO₂
D.HCO₃⁻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HCO₃⁻属于带负电荷的离子,不易直接通过细胞膜,重吸收时首先与通过Na⁺-H⁺交换分泌到小管腔中的H⁺结合生成H₂CO₃,H₂CO₃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分解为CO₂和水,CO₂具有高度脂溶性,以单纯扩散方式进入管腔上皮细胞内。在上皮细胞内,CO₂和水再在碳酸酐酶的催化下形成H₂CO₃,并解离为H⁺和HCO₃⁻。因此在近球小管中滤出的HCO₃⁻是以CO₂的形式进行重吸收的(C对),故本题选C。
16.老视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玻璃体透明度改变
B.晶状体弹性减弱
C.角膜透明度改变
D.房水循环障碍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B:眼的折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其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是晶状体。晶状体的弹性越好,即眼的调节能力越强。正常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弹性减弱,眼的调节能力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老视(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C:玻璃体和角膜透明度改变,光线不能透过眼的折光系统成像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不清,与老视无关。
③选项D:房水循环障碍可使眼内压增高,眼内压的病理性增高称为青光眼。
17.关于耳蜗声波平率分析的行波学说,错误的叙述是
A.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的行波均从基底膜底部开始
B.声波频率愈低,行波的传播距离愈远
C.行波的起点与终点之间有一个振幅最大的部位
D.高频声波的最大波振幅出现在蜗顶部附近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答案解析】
①选项D:行波学说,即行波原理,是指声波震动自基底膜底部向顶部传播的原理。声波频率越高,行波最大振幅的部位就越接近耳蜗底部(D错),故本题选D。
②选项A: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的行波都是从基底膜底部开始,声波的震动经中耳传到卵圆窗膜,引起卵圆窗膜处基底膜的振动,向耳蜗顶部方向传播。
③选项B:声波频率越高,行波传播距离越近。
④选项C:对于每一个振动频率来说,在基底膜上都有一个特定的行波最大振幅区,该区位于行波的起点与终点之间。
18.传导快痛的外周神经纤维主要是
A.Aα纤维
B.Aδ纤维
C.B类纤维
D.C类纤维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痛觉
【答案解析】
①选项B:根据神经纤维兴奋传导速度的差异,哺乳动物的周围神经纤维分为A、B、C类。其中A类纤维再分为α、β、γ、δ。A类和B类是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较快,C类是无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较慢。痛觉传入纤维有Aδ有髓纤维和C类无髓纤维两类,由于它们的传导速度不等,因而产生两种不同性质的痛觉,即快痛和慢痛。沿Aδ纤维传导的伤害性信息到达大脑皮质后引起的痛觉称为快痛(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Aα纤维传导本体感觉和躯体运动。
③选项C:B类纤维是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④选项D:传导慢痛的外周神经纤维主要是C类无髓神经纤维。
19.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加时,产生的生理效应是
A.兴奋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
B.抑制同一肌肉的β运动神经元
C.抑制同一肌肉的γ运动神经元
D.兴奋其他关节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脊髓对运动和姿势的调控
【答案解析】
①选项A: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其感受器是肌梭。脊髓前角存在大量α、β、γ运动神经元。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肌梭与梭外肌并联,与梭内肌串联。当肌肉受外力牵拉时,肌梭感受器装置被动拉长,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加,引起支配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兴奋,使梭外肌收缩,形成一次牵张反射(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β运动神经元与牵张反射的关系尚不清楚。
③选项C: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加还可以引起支配同一肌肉的γ运动神经元兴奋,使梭内肌收缩,从而调节肌梭对牵张反射的敏感性。
④选项D:牵张反射的效应器是受牵拉的同一肌肉,对其他肌肉没有作用。
20.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引起的生理效应是:
A.汗腺分泌增加
B.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C.瞳孔开大肌收缩
D.胃肠运动减慢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其特征
【答案解析】
①选项B: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相对比较局限,其意义主要在于保护机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以及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等。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效应器本身的功能状态有关。例如,刺激交感神经可抑制未孕动物的子宫平滑肌,却兴奋有孕动物的子宫平滑肌。这是因为未孕子宫和有孕子宫表达的受体不同。胃幽门处于收缩状态时,刺激迷走神经能使之舒张,而幽门处于舒张状态时,刺激迷走神经则使之收缩。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末梢释放ACh,与支气管平滑肌M受体结合使其收缩(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汗腺与骨骼肌血管一样,虽然存在M型胆碱能受体,也接受乙酰胆碱(ACh)支配,但此处释放ACh的是交感神经,而不是副交感神经。
③选项C:使瞳孔开大肌(又称虹膜辐射状肌)收缩的是交感神经,而不是副交感神经。
④选项D: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M受体使胃肠道平滑肌收缩,胃肠道运动增强。
以上是昭昭西医考研部分考题(考生回忆版)的展示内容,因为内容较多。小昭已经将考题(考生回忆版)全部整理放到附件中,请自行点击下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