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昭为大家整理的西综考题(考生回忆版)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即将参加西医考研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1.葡萄糖从肠道进入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
A.入胞
B.单纯扩散
C.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主动转运
【答案解析】
①选项D:主动转运是指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提供能呈而进行的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根据膜蛋白是否直接消耗能量,主动转运可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主要是以离子泵的形式如Na⁺泵、Ca²⁺泵、H⁺泵等进行,直接消耗能量。某些物质的主动转运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机制建立起的Na⁺或H⁺的浓度梯度,在Na⁺或H⁺离子顺浓度梯度扩散的同时使其他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如在肠黏膜上皮细胞钠泵作用下建立细胞外比细胞内钠离子浓度高的势能差,在刷状缘膜中存在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转运Na⁺选择性地将葡萄糖通过黏膜细胞刷状缘从肠腔转运入细胞内,这种转运方式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出胞和入胞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③选项B:单纯扩散主要介导脂溶性物质或少数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的物质转运,如O₂、CO₂、N₂、NH₃、类固醇激素、乙醇、尿素、甘油、水等。
④选项C: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在跨膜蛋白帮助下,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根据跨膜蛋白及其转运溶质的不同,易化扩散可分为经通道的易化扩散和经载体的易化扩散两种形式:前者指Na⁺、K⁺等离子以经通道易化扩散进行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物质转运;后者指葡萄糖、氨基酸等水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经载体的易化扩散进行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
2.神经冲动到达肌接头前膜时,引起开放的通道是
A.Na⁺通道
B.Ca²⁺通道
C.K⁺通道
D.Cl⁻通道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骨骼肌的神经-肌接头由接头前膜-接头间隙-接头后膜(终板膜)组成。常考:终板膜上有N₂型ACh(乙酰胆碱)受体阳离子通道。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接头前膜去极化→前膜对Ca²⁺通透性增加,Ca²⁺通道开放Ca²⁺内流(B对)→ACh囊泡破裂释放→ACh进入接头间隙→ACh激活终板膜的N₂型受体阳离子通道→终板膜对Na⁺、K⁺通透性增高(Na⁺电化学驱动力更高)→Na⁺内流,产生终板电位→总和达阈电位时刺激肌膜发生动作电位。因此神经冲动到到达肌接头前膜时,引起Ca²⁺通道开放,故本题选B。
3.下列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动作单位
B.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能使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动作电位一经产生,便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性扩步
D.传导距离较长时,动作电位的大小不发生改变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动作电位
【答案解析】
①选项D:由于动作电位在传播过程中是不衰减的,所以当动作电位在细胞膜的某处产生后,可沿细胞膜传导,且无论传导距离有多远,动作电位的大小不发生改变,这是动作电位除“全或无”特性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特性(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能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动作电位不会产生(无)。
③选项B:当可兴奋细胞接受阈刺激后,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便达到最大值,不会随刺激强度的继续增强而增大(全)。
④选项C:动作电位是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的,局部电位才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性扩布的。
4.红细胞悬浮稳定性降低的原因是
A.血浆白蛋白增多
B.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C.红细胞叠连加速
D.红细胞脆性增加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红细胞生理特性
【答案解析】
①选项C:悬浮稳定性:将盛有抗凝血的血沉管垂直静置,尽管红细胞的比重大于血浆,但正常时红细胞下沉缓慢,表明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红细胞的这一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发生叠连后,红细胞团块的总表面积与总体积之比减小,摩擦力相对减小而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决定红细胞沉降率快慢的因素不在于红细胞本身,而在于血浆成分的变化,如风湿热时,红细胞彼此较快地以凹面相贴,形成红细胞叠连,使沉降率加快(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血浆白蛋白、卵磷脂含量增多时抑制红细胞叠连,悬浮稳定性升高。
③选项B:血浆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和胆固醇的含量增高时,加速红细胞叠连,红细胞悬浮稳定性降低。
④选项D:红细胞脆性增大不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大小。
5.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
A.激活因子ⅩⅢ
B.分解因子Ⅰ
C.活化血小板
D.激活因子Ⅷ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血液凝固和抗凝
【答案解析】
①选项B:凝血过程分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的激活、纤维蛋白的生成三个阶段,凝血酶原在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作用下激活成凝血酶,最终由凝血酶催化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的。凝血酶具有多种功能:使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Ⅰ)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D:激活凝血因子FⅤ、FⅧ、FⅪ和ⅩⅢ,非凝血酶主要作用。
③选项C:使血小板活化,当血小板活化后加速凝血。
6.ABO血型系统的主要抗体是
A.IgA
B.IgM
C.IgE
D.IgG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ABO血型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天然抗体和免疫性抗体两类,天然抗体为IgM,天然抗体在人体内天然存在,人人都有,是ABO血型的主要抗体,且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胎盘。人接受外源性刺激激产生IgG,分子量小,容易通过胎盘(B对),故本题选B。
7.心室肌收缩的后负荷是
A.等容收缩期初心室内压
B.大动脉血压
C.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
D.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心输出量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后负荷是指心肌开始收缩时所遇到的负荷,对于左心室而言,其后负荷相当于大动脉血压;对右心室其后负荷相当于肺动脉压。心肌前负荷是指心肌收缩前所负载的负荷,即心室舒张末期压(心室舒张末期容积)(B对),故本题选B。
8.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
A.静息电位仅为-70mV
B.阈电位为-40mV
C.0期去极化速度快
D.4期去极化速率快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心肌电生理特点
【答案解析】
①选项D:心脏活动总是按照自律性最高的组织所发出的节律性兴奋来进行的。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由它发出的节律性兴奋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的节律性兴奋和收缩。窦房结起搏细胞最大特点就是有明显的4期自动去极化,自动去极速度快使窦房结成为心脏正常的起搏点(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B、C:窦房结起搏细胞的最大复极电位(-70mV)、阈电位(-40mV)、0期去极化速度对其自律性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9.影响外周血管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A.血液粘滞性
B.大动脉弹性
C.血管长度
D.小动脉口径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影响外周血管阻力的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D:血流阻力的计算公式为R=8ηL/πr⁴,其中r为血管半径、η为血液黏度、L为血管长度,由于在同一血管床内,L与η在一段时间内变化不大,影响血流阻力的最主要因素为r。产生阻力的主要部位是微动脉,机体就是通过控制各器官阻力血管的口径对血流量进行分配调节的(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C:一般情况下,血管的长度和血液黏滞性比较稳定,不会出现较大变化。
③选项B:大动脉弹性贮器的主要作用是使心脏的间断射血变成为血管系统中的连续血流,而对外周血管的阻力影响不大。
10.下列情况中,能够使肺通气/血流比值增高最明显的是
A.肺纤维化形成
B.肺水肿
C.支气管哮喘发作
D.肺栓塞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肺换气的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D:通气/血流比值(VA/Q)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年人安静时VA/Q约为0.84。无论比值增大或减小,都会妨碍肺换气,气体交换效率均将降低。肺栓塞时,每分钟肺血流量减少,故通气/血流比值增高(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B、C:肺纤维化、肺水肿、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减少,导致通气/血流比值降低。
11.关于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CO₂和Hb结合不需酶的催化
B.CO₂主要以HCO₃⁻形式运输
C.O₂和Hb结合反应快并需酶催化
D.CO₂和O₂都有物理溶解形式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答案解析】
①选项C:血液中所含的O₂仅约1.5%以物理溶解的形式运输,其余98.5%则以化学结合的形式运输。红细胞内血红蛋白(Hb)的分子结构特征使之成为有效的运输O₂的载体,也参与CO₂的运输。Hb和O₂的结合反应快且可逆,解离也很快。结合和解离不需要酶的催化,但可受PO₂的影响(C错),故本题选C。
②选项A:进入红细胞的一部分CO₂可迅速与Hb的氨基结合,生成HHbNHCOOH,这一反应无需酶的催化,而且迅速、可逆。
③选项B:血液中所含的CO₂约5%以物理溶解的形式运输,其余95%则以化学结合的形式运输。化学结合的形式主要是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前者约占88%,后者约占7%。
④选项D:O₂和CO₂都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
12.胃和小肠都具有的运动形式是
A.紧张性收缩
B.容受性舒张
C.分节运动
D.袋状往返运动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
【答案解析】
①选项A:小肠的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蠕动以及蠕动冲。胃的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容受性舒张、蠕动。因此紧张性收缩是消化道平滑肌共有的运动形式(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容受性舒张是胃特有的运动形式。
③选项C:分节运动和蠕动冲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
④选项D:袋状往返运动是结肠特有的运动形式。
13.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pH值是
A.2.2~3.0
B.4.0~5.0
C.6.0~7.0
D.8.0~9.0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唾液的成分和作用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唾液为接近中性的低渗液,唾液中的淀粉酶可水解淀粉为麦芽糖,该酶的最适PH为6.6~7.1,PH低于4.5时将完全失活(C对),故本题选C。
14.关于肾脏重吸收和分泌K⁺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约25%~30%的K⁺
B.髓袢重吸收约65%~70%的K⁺
C.远端肾小管分泌K⁺,但不重吸收K⁺
D.远曲小管分泌K⁺受醛固酮调节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肾脏重吸收功能
【答案解析】
①选项D:肾对K⁺的排出量主要取决于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内的K⁺分泌量,顶端膜对K⁺有通透性,K⁺可顺化学梯度通过钾通道进入小管液,此为K⁺的分泌过程,该过程受醛固酮的调节,醛固酮可以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增加K⁺的排泄(分泌)和Na⁺、水的重吸收(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小管液中的K⁺有65%~70%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
③选项B:小管液中的K⁺25%~30%在髓袢被重吸收。
④选项C:远端小管后半段和集合管虽主要以分泌K⁺为主,但也可重吸收少量K⁺。
15.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促进原尿生成的直接动力是
A.全身平均动脉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肾动脉压
D.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肾小球滤过功能及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D: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质分子外的血浆成分被滤过进入肾小囊腔而形成超滤液(原尿)。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而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因此,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和囊内液胶体渗透压是促进原尿生成的直接动力(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C:当肾动脉灌注压在80~160mmHg范围变动时,肾脏可通过自身调节保持肾血流量相对稳定,因此全身平均动脉压和肾动脉压对肾小球滤过的影响较小。
③选项B: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是超滤的直接阻力。
16.当睫状肌收缩时,可引起的生理效应是
A.睫状小带紧张性增加
B.角膜曲度增加
C.瞳孔增大
D.晶状体曲度增加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眼的折光系统及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D:眼的调节主要通过改变晶状体的折光能力来实现:看远物时→睫状肌松弛→悬韧带紧张→晶状体变扁→物像后移成像在视网膜上;看近物时→睫状肌紧张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物像前移→成像在视网膜上。因此睫状肌收缩时,悬韧带(睫状小带)松弛,导致晶状体变凸,即晶状体曲度增加(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当眼视近物时,可反射性的引起睫状肌收缩,导致连接于晶状体囊的睫状小带松弛。
③选项B:睫状肌收缩不会改变角膜曲度,角膜主要与人眼光线的折射有关。
④选项C:睫状肌收缩不会影响瞳孔开大,虹膜辐射状肌收缩导致瞳孔开大。
17.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传向卵圆窗时出现的振动变化是
A.幅度增大,压强增大
B.幅度减小,压强减小
C.幅度增大,压强减小
D.幅度减小,压强增大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声波传入内耳的主要途径为气传导,即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骨链(锤骨→砧骨→镫骨)→卵圆窗膜→耳蜗。由于听骨链的杠杆作用,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时,其振动的压强增大,振幅减小,此为中耳的增压作用(D对),故本题选D。
18.传导慢痛的外周神经纤维是
A.Aγ纤维
B.Aδ纤维
C.B类纤维
D.C类纤维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痛觉传导
【答案解析】
①选项D:痛觉传入纤维有Aδ有髓纤维和C类无髓纤维两类,由于它们的传导速度不等,因而产生两种不同性质的痛觉,即快痛和慢痛,传导慢痛的外周神经纤维主要是C类无髓神经纤维(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Aγ类纤维的主要功能是支配梭内肌。
③选项B:沿Aδ纤维传导的伤害性信息到达大脑皮质后引起的痛觉称为快痛。
④选项C:B类纤维是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19.腱器官传入冲动增加所引起的效应是
A.对同一肌肉的γ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B.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C.使梭外肌收缩增强
D.使梭内肌收缩增强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脊髓对运动和姿势的调控
【答案解析】
①选项B:骨骼肌中感受肌肉张力的感受器,称为腱器官,分布于肌腱胶原纤维之间,与梭外肌纤维呈串联关系,传入神经为Ⅰb类纤维,Ⅰb类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与脊髓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进而对支配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D:腱器官的传入冲动对γ运动神经元没有作用,不能兴奋梭内肌。
③选项C:腱器官兴奋,引起支配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收到抑制,从而是梭外肌的活动受抑制。
20.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引起的生理效应是
A.胃肠运动增强
B.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C.瞳孔开大肌收缩
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答案解析】
①选项C:大多数交感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除支配汗腺和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外),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与各器官上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的分布有关。交感神经兴奋时,作用于瞳孔开大肌(虹膜辐射状肌)的α₁受体使瞳孔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作用于胃平滑肌β₂受体或小肠平滑肌的α₂、β₂受体使胃肠道平滑肌舒张,抑制胃肠运动。
③选项B: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的β₂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④选项D:作用于胰岛β细胞的α₂受体抑制胰岛素释放。
以上是昭昭西医考研部分考题(考生回忆版)的展示内容,因为内容较多。小昭已经将考题(考生回忆版)全部整理放到附件中,请自行点击下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