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医考官方指定网站
400-10234-66 在线时间:9:00-21:00

同济大学

医学院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德文医学堂”,是同济大学的前身,也是同济医学专业的开端。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布局调整中,医学院整体迁出至武汉,但同济人医学情结至深,历经百年沧桑后,同济大学在新世纪之初重建医学。2000年4月,同济大学与原上海铁道大学合并,在原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的基础上恢复设立了“同济大学医学院”。

经过快速发展,临床医学专业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位水平评估排名进入B+,并被列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医学学科的整体水平已跻身全国医学院校前10%。同济大学医科连续3年位居QS全球医学排名301-350位,稳居中国大陆第12位。

医学院分布在四平路、沪北、沪西三个校区,有基础医学院、护理系、生物医学工程与纳米科学研究院、十院临床医学院、同济临床医学院、东方临床医学院、肺科临床医学院、一妇婴临床医学院、附属杨浦医院、附属养志康复医院、附属皮肤病医院、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附属天佑医院(筹)、附属普陀人民医院(筹)、附属康复医院(筹)、附属脑科医院(筹)以及20余家教学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基地,临床教学资源丰富,附属医院总床位数12 000余张。医学院拥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胸外科、消化内科、产科、职业病科、呼吸科、中医科、急诊医学、临床护理专业和血液科),和一批上海市重点学(专)科和临床医学中心。

为探寻同济医科的创新发展之路,近年来,同济大学结合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未来趋势以及国家需求,将医科发展重点集中于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未来发展前景看好的“干细胞”“肿瘤”“脑与脊髓”“心脏”等几大领域。2010年成立“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在各家附属医院布局并成立转化医学中心,聚焦四大方向。在建校110周年之际,基于附属医院的特色医疗资源,分别着力建设干细胞、脑与脊髓、心血管疾病、肿瘤生物治疗等四大研究中心,采用灵活的双聘机制,深化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合作。随着这一战略的深入实施,同济大学在干细胞及转化医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丰硕。同济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现已成为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院以引进和培养一流人才为中心,现有教师系列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共373名(含临床医学院及附属医院)。2001-2021年间,医学院产生或引进国家级人才计划获得者共123人次,省部级人才计划获得者共百余人次。拥有中科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973”和“86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2名,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长江学者11名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名,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四青”人才35名。建有以课题组长(PI)为核心的新型学术管理体制,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尤其是在“干细胞/再生医学”领域获得国家“973”和重大专项多项资助,建有“国家(华东)干细胞库”、“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教育部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上海市IV类高峰学科“上海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院”,并于2019年获批建设“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个及一批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学中心。形成了活跃、严谨、浓厚的学术氛围,近五年来科研总立项经费达16.897亿元,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项目13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55项,在Nature、Science、Cell等影响因子20分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5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普及一等奖等近20项。

医学院目前拥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护理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医学院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400余名,博士研究生300余名,非全日制学位博100余名。目前全日制博士硕士在校研究生2400余名,非全日制学位博400余名。

自2019年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拔尖卓越培养)以“医学试验班”大类招生入学。第1学年在新生院完成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学年末根据本人志愿及学院/专业分流标准被选拔进入临床医学专业(150名左右);第2~4学年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习,同时强化早期临床、早期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第4学年末根据推免标准,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本科后培养方向确定(本博衔接培养、本硕衔接培养、“5+3”一体化(四证合一)培养和常规本科培养);第5学年进行临床通科实习,达到毕业标准后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另每年招收康复物理治疗专业学生30名,护理学专业学生20名,MBBS国际留学生约30名。目前,医学院在校本科生约1000名。

为了更好地发扬医学院中德交流的历史传承、深化及拓展国际化医学教育内涵,2021年于东方医院挂牌成立同济东方中德医学院,开设临床医学中德实验班,打造中德合作、本研序贯的人才培养体系。2021年9月开始招生,每年15名学生, 通过创新试验区二次选拔,新生入学后从各大类实验班中择优遴选。研究生阶段,按不同培养途径,可授予临床医学硕士学位、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或医学博士学位。

医学院秉承“精诚济世,明道致远”的办学理念,建立了以“5+3”卓越医师培养为主体、以拔尖创新医学人才本博衔接培养为突破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推行结果导向的医学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着力培养未来可发展成为具备“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综合素养和能力,能够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引领学科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的拔尖卓越医学人才。近年来,医学院学子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赛区特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二、三等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银奖,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特等奖等奖项。

医学院紧扣国家“双一流”的战略决策,积极与国际一流医学院合作,持续探索建设国际医学院管理、医学教育与研究体系。目前学院已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瑞士等国的知名医学院开展了广泛合作,引进优质师资与课程,搭建合作培养、学生交换、教师互访任教、转化医学研究的国际合作平台。每年20%~30%的学生有机会赴海外合作学校进行为期1周~3个月的交换实习或临床轮转;毕业生可以申请获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赴合作学校攻读学位,或赴国外医院接受包括住院医师培养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学习深造。学院常年邀请外籍教授来我院参加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和学术交流。国际化已成为同济大学医学院的重要办学特色之一。

医学院率先在国内启动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国际认证(ACGME-I),成为国内首家对标国际参与ACGME-I项目评估的高校。2019年8月12日,康复物理治疗专业以最高认证等级(五年认证期资格)正式通过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CPT)的国际教育认证,成为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取得该项荣誉并获得最高期限认证的院校。

2021年1月21日,新希望集团向同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人民币1亿元,用于设立同济大学脑科医学发展基金,专项支持同济大学中德脑科学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中心。近年来,同济医学获得捐赠基金累计签约金额约3.5亿元人民币,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推动同济医科加快向国际一流水准迈进,实现同济医科的复兴。

2020年,校党委在复兴同济医科的道路上做出重大布局,将同济大学沪西校区400余亩土地划归医学发展使用,促进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在产学研、医教研融合创新发展。2021年,学校投入近3亿,改造修缮科研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心及生活体育设施空间2万余平方米,未来,将沪西建设成为在国际上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医学教育培训的高地,医学科学创新的高地,医工交叉创新高地,区域融合产学研转化高地。同时,与市区两级政府深入合作,打造“一核、一城、一岸”,即以同济大学医学院为辐射源,打造生命健康策源核,成为国内一流的环同济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并同步带动建设TOP智创城、苏河生命水岸,初步形成超百亿级环同济医学园区经济圈。

同医人将始终怀揣着“梦自医始”的美好憧憬,秉承“精诚济世、明道致远”的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发,为健康上海、健康中国作出新贡献。

[100206]皮肤病与性病学 [105104]神经病学 [105119]临床病理 [100214]肿瘤学 [105111]外科学 [1002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5105]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105120]临床检验诊断学 [100215]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105113]骨科学 [100208]临床检验诊断学 [105106]皮肤病与性病学

师哥师姐上岸经验

院校导航

考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