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医考官方指定网站
400-10234-66 在线时间:9:00-21:00

延安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身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延安自然科学院的生物系。1986年恢复建系,2002年组建为学院。恢复重建三十余年来,学院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现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园林等3个普通本科专业,拥有生物学、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一个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学位硕士点;学院现有本科生495人,硕士研究生199人。已形成多层次、多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重建以来,累计培养学生4000余人,多数已成为单位的教学、科研、管理骨干或学术带头人。近年来,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荣获“陕西省创优评差先进单位”“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陕西高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等称号,2016年获批为“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学院教工党支部2018年荣获“陕西省高校样板党支部”,2019年荣获教育部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全国样板党支部”。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4名,其中专任教师68名,专职实验技术人员11名,专职党政管理人员5名。教师中教授(研究员)15名、副教授22名、讲师31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54名,硕士学位者26名,硕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95%。专任教师中有21人次先后荣获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师德标兵、宝钢教育奖、陕西省优秀青年教师、陕西省“高层次人才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奖、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2017年生态环境创新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院有中国科学学院院士傅伯杰、国务院参事张红武为首席专家的延安生态环境院士参事工作室,并有陕西省特聘专家李春、刘通加盟。

学院实验中心(下设生物学基础、生物技术、园林本科教学实验室和一个科学研究实验中心)占地约6000m²,仪器设备总价值达到5000多万元,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83台,价值约2400万元。仪器设备先进、教学环境良好,2013年获批为陕西省生命科学实验示范中心,2019年获批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校内有教学科研实训基地1个,标本室珍藏动植物标本5000余号,其中有大熊猫、羚牛等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标本11种。先进的仪器设备为学生开展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开放性实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建设点、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专业、园林专业分别为陕西省和延安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分别为陕西省和延安大学重点学科。学院有“人体解剖生理学”和“生态学”省级精品课程2门;“遗传学”、“植物学”、“食用菌栽培学”、“环境与健康”4门校级精品课程;“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别为陕西省和延安大学双语示范课程。

依托学院,建有“陕西省红枣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区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塞区生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站”等三个省级科研平台;资源药物研究与利用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陕北地区特色作物提质增效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两个省级创新团队及“延安市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等九个市级科研平台和“延安市特色作物提质增效科技创新团队”等三个市级创新团队,以及“延安大学黄土高原植物种质创新与可持续利用实验室”等二个校级研究中心。

近5年以来,学院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建设,承担了国家、省、市级有关科研项目156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项。荣获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60余项,其中省部级科技奖27项。出版著作42部,发表学术论文1574篇,其中多项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s in Agronomy》、《Chemical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中科院一区顶尖杂志上发表,被SCI、EI、ISTP、SSCI收录393篇;获批国家专利272件(其中发明专利32件、实用新型专利163件)。

学院本科生考研率、就业率连年居高,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凸显。2000年以来,学院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658名,其中考取中科院、985和211院校硕士研究生310名;近三年来考取研究生198名,其中考取985、211院校51人,考研率保持在33%以上;学院连续21年被评为“延安大学考研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学生在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iGEM)、“互联网+”、生命科学联赛等各类大赛中获奖160余项,其中获iGEM金奖2项、银奖2项,全国互联网+大赛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3项、省级银奖7项、省级铜奖4项;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0余项,获科研奖励20项;学生发表论文280余篇,其中核心以上160余篇。

新时期,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依法治院、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办学原则,以“一流学院、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努力把学院建成特色鲜明、区域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


师哥师姐上岸经验

院校导航

考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