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前身是筹建于2000年4月的浙江中医学院医学系,2006年5月,医学系更名为第二临床医学院,与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实行“院院合一”管理模式。学院目前承担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和中医学、中西医结合2个博士点,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24个硕士点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截止2015年6月,学院有全日制在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331人,博士研究生22人,硕士研究生375人。
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现有教职员工982人,其中高级职称135人,硕士研究生学位282人、博士研究生学位22人,硕士生导师25人、博士生导师4人。设有15个专业教研室,1个临床技能教学实验中心,1个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站(OSCE),开设专业课程15门,教学实验中心面积1600平方米,固定资产1150余万元,先后承担了国家、省(部)、厅(局)级科研项目300余项,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励近40项次,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6项。学院办学资源包括联合办学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此外还包括附属衢州市人民医院、附属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附属杭州第一人民医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萧山区人民医院等39家教学医院和36家实习医院。
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由学校教务处主管,第二临床医学院主办,于2000年7月开始面向浙江省招收60名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在临床医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学院遵循“医德教育为先导,能力培养为重点,素质提升为核心,岗位胜任为目标”的专业办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医德教育和临床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初步的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深造的基础,能在基层卫生保健机构上级医师的指导与监督下,提供安全有效医疗实践的应用型人才。临床医学专业现有省高校重点学科2个(妇产科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省级精品课程1门(妇产科学),校级精品课程1门(外科学),校级校外大学生实践基地2个,还建有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医学类)。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先后在2005年、2007年、2011年实行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方面,将以问题为导向、师生互动方式引入教学;在考试方法方面,引入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通过笔试、动手能力、口答,综合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成绩评价体系;在实验技能培训方面,启动实验课程整合和学生临床技能三级培训模式。2011年以来,又在全院教师中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大讨论,逐步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13年11月,临床医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成为全国中医院校中首家通过认证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院大力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德国、瑞士、泰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医学院校建立学术交流关系。从2012年起,每年选派优秀本科学生赴德国SANA医院进行临床学习。
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近五年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获全国大学生医学技能竞赛(华东赛区)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浙江省大学生医学技能竞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4项;浙江省“挑战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获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4项;成功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27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1篇,一级期刊9篇,二级期刊5篇(期刊分类参照省卫生厅颁布的职称评审卫生刊物名录);学院本科学生代表队近五年连续获浙江中医药大学田径运动会学生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呈现大学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高、就业率高、就业与专业相关度高、社会评价高的特点。自学校开办临床医学专业以来,已培养11届共1647名本科毕业生,其中考取硕士研究生211人,被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985、211高校录取69人,有3名推免生成功获得浙江大学硕博连读资格;毕业生分布在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医疗机构等,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高于全省同类专业平均就业率。学院多次被学校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经过15年的积累和发展,临床医学专业已成为学校的主要专业,办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规模不断扩大,生源质量较好,考研录取率稳步提高,不但为浙江省培养了大批应用型医学人才,对学校其他医学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也起到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展望未来,学院将秉承“博学厚德,妙术仁心”的院训精神,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使学院的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