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关于“临床执业医师笔试必看知识:血液系统”,昭昭医考官网编辑整理具体内容如下:
血液系统高频考点
1.贫血:成年男性少于120g/L,成年女性少于110g/L,孕妇少于100g/L。
2.一般ITP处理:糖皮质激素(,常用泼尼松);
脾切除
①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无效者;
②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对激素有依赖性,停药或减量后复发或维持剂量较大;
③禁止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春新碱等免疫抑制剂。
3.疲劳和精神萎靡是最常见的症状,皮肤粘膜苍白是贫血的主要体征。
4.缺铁性贫血的表现:头晕、乏力、心悸等。;缺铁的原发病表现;口炎、舌炎、缺铁性吞咽困难、异食癖、反甲、勺状指等组织缺铁。
5.缺铁贫:骨髓象和骨髓铁染色减少-最可靠。骨髓象以红系为主,核老浆幼。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增加⊙,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是体内储存铁的指标——最敏感。
6.口服铁剂后5~10天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到高峰,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平均2个月恢复,待血红蛋白正常后再服药4~6个月(补铁)。
7.缺铁贫Hb下降比RBC明显,巨幼贫HBC下降比Hb明显。
8.巨细胞贫血表现:贫血表现,食欲减退;口角炎,舌炎,镜面舌或牛肉舌;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手足对称麻木,深度感觉障碍,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锥体束阳性。
9.巨幼细胞贫血实验室检查:骨髓像核幼浆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测定减少。
10.巨幼细胞贫血治疗:口服叶酸,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11.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表现:全血细胞↓、贫血、出血和感染(常见呼吸道),严重者有败血症。
12.重型再障外周血值。
①网织红细胞值降低15×109/L;
②中性粒细胞值为0.5×109/L;
③血小板20×109/L。
13.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象:骨髓增生减少或严重减少,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失,淋巴细胞、浆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
14.重度再障碍治疗:控制感染、出血和输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淋巴细胞球蛋白(抑制T淋巴细胞或非特异性自身免疫反应,使造血功能恢复正常);环孢素A;造血生长因子的应用。
15.慢性再障碍:雄激素是药物。
16.确定溶血性贫血原因的实验室检查(不涉及助理)
①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②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阳性-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
③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阳性-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病)。
④蔗糖溶血试验和酸溶血试验阳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17.缩短红细胞寿命是溶血最可靠的指标。
18.FAB分型(法美英合作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又称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ALL分为三种亚型。
L1型:以小细胞为主,大小一致。
L2型:以大细胞为主,大小不一。
L3型:以大细胞为主,大小均匀,细胞内有许多空泡。
AML分为八种亚型。
(1)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2)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
(3)M2(部分分化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4)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多颗粒早幼粒细胞≥30%。
(5)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6)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单核细胞在骨髓各个阶段占骨髓NEC≥80%。
(7)M6(急性红白血病)
(8)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19.白血病表现:贫血、发热、出血;器官和组织浸润;常有胸骨中下部压痛。
20.白血病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至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骨髓非红系核细胞的30%以上(WHO分型规定骨髓原始细胞≥20%)。
21.淋巴结和肝脾多见于ALL,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见于T-ALL;骨骼和关节疼痛和压痛,常见于胸骨中下段压痛;粒细胞肉瘤(绿色瘤)常见于粒细胞白血病,如M2型;M4型和M5型常见于牙龈和皮肤浸润;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多见于ALL,常为髓外复发的主要根源;睾丸浸润多见于ALL,是仅次于CNS-L的髓外复发根源。Auer小体见于AML。
22.自身输血:储存式自身输血;稀释式自身输血;回收式自身输血。
23.ALL化疗方案:VP(长春新碱,泼尼松),儿童缓解率80%~90%,成人50%。成人常用VDP(VP+柔红霉素)或VDLP(VDP+左旋门冬酰胺酶)。
24.AML:标准的诱导缓解方案是DA(软红霉素+阿糖胞苷)或IA(去甲氧软红霉素+阿糖胞苷),以及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M3型(APL)采用全反式维A酸和砷剂。
25.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防治:静脉大剂量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化疗、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糖皮质激素鞘注射。另外可以用颅脑脊髓放射治疗。
26.异基因骨髓移植是缓解或治愈白血病的方法。
27.M3容易并发DIC,导致全身广泛出血。颅内出血是死亡的常见原因。
28.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NAP积分减少。超过95%的Ph染色体阳性。t(9;22)(q34;q11)形成BCR/ABL融合基因。
29.CML治疗:伊马替尼甲磺酸。
30.骨髓移植是目前根治慢粒最有效的方法。
3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克隆性疾病,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导致骨髓病态造血,周围血细胞减少。病人以贫血为主,常伴有感染或(和)出血,部分病人最终发展为急性白血病。(与助理无关)
32.MDS治疗:输血、预防感染、促进造血(雄激素、造血生长因子如EPO、因子G-CSF)、联合治疗、诱导分化剂、骨髓移植(目前对MDS有一定疗效的方法)。(与助理无关)
33.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骨髓瘤细胞)克隆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浆细胞疾病之一,多见于50~60岁的中老年人。这种疾病是由骨髓瘤细胞的大量增生和骨髓瘤细胞分泌的大量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称为M蛋白)引起的。(与助理无关)
34.多发性骨髓瘤通常表现为骨痛、贫血、肾功能障碍、感染和高钙血症。蛋白质电泳显示M蛋白高峰,本周蛋白质(+)。(助理不涉及)
35.多发性骨髓瘤多采用联合化疗,初治病例常采用MP方案(美法仑、泼尼松)、M2方案(卡莫司汀、环磷酰胺、美法仑、泼尼松、长春新碱)或VAD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有条件的人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症治疗。(助手无关)
36.周围血白细胞数低于4.0×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周围血中性粒细胞数低于0.5×109/L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37.白细胞减少表现为易感染,可引起败血症;治疗方法包括去除病因,促进白细胞产生药物,控制感染,粒细胞缺乏症患者还应消毒隔离,静脉给予丙种球蛋白。
38.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CD55和CD59阴性增加(>10%)(助手无关)
39.霍奇金淋巴瘤:R-S(里-斯氏,镜影)细胞对HL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无助理)
40.HL分为淋巴细胞、结节硬化、混合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混合细胞最常见。(助理不涉及)
41.HL的症状:无痛颈部或锁骨淋巴结肿大。明确诊断:淋巴结活检。(助手无关)
42.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方案优先考虑ABVD(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花碱、甲氮咪胺)。(与助手无关)
43.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C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与助理无关)
44.侵袭性淋巴瘤:CHOP计划已成为中高度恶性淋巴瘤的标准计划。(助关)
45.惰性淋巴瘤:利妥昔单抗+CHOP计划。(无助理)
46.血小板计数: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血小板<100×109/L为血小板减少;<50×109/L为皮肤紫癜,术后可出血;<20×109/L为自发性出血。血小板>450×109/L为血小板增多。
47.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是DIC筛选的诊断指标之一。
48.过敏性紫癜可分为:单纯紫癜、腹型、关节型、肾型和混合型。
49.过敏性紫癜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臂试验)。
50.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消除病因、抗组胺药物、静脉钙注射、改善血管渗透性药物、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免疫抑制剂
51.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计数减少,平均体积增加,功能正常,生存时间缩短。骨髓象: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加,但发育成熟障碍,幼稚型增加,产板型核细胞减少;颗粒、红色、单核和淋巴系统正常。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凝血功能正常。血小板相关抗体和血小板相关补体多为阳性。
52.严重血小板减少的处理:血小板<(10~20)×109/L,多为口腔粘膜血疱,发病急,应注射血小板、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血浆。
“临床执业医师笔试必看知识:血液系统”的内容由昭昭医考官网小编搜集整理,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昭昭医考官网临床执业医师课程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历年题目题目实战演练
章节练习章节专项突破
模拟考试优质模拟题
练习记录提高复习效率
8.54MB 下载数8569
7.36MB 下载数6598
7.98MB 下载数5698
你要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