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西医综合考研进入冲刺阶段。以下是髋臼骨折手术要点——2020考研西医综合冲刺重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至于髋臼骨折手术,延迟解剖复位的概率会降低12%。
这一点必须认真对待。移位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目的是恢复髋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同时,手术复位的质量直接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因此,在髋臼骨折的手术中,外科医生应尽最大努力实现解剖复位和牢固的内固定。患者年龄、骨折分类等因素可能影响髋臼骨折的复位质量,这是外科医生无法控制的。从受伤到手术的时间间隔可以由外科医生决定。为了验证从损伤到手术的时间间隔是否会影响髋臼骨折的复位质量,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骨科
等人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证明从损伤到手术的时间间隔越短,髋臼解剖复位的概率越高,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JOT上。本研究包括650名患者,他们在2001年9月至2014年2月期间前往一级创伤中心,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髋臼骨折例。所有的病人都由同一个外科医生进行手术。根据骨盆正位、双斜位片和术中透视评估复位质量。髋臼承重的髋臼顶区位移
解剖复位,2 ~ 3 mm为满意复位,3 mm为不满意复位。统计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损伤特点和治疗方案,分析这些因素对髋臼复位质量的影响。使用威尔科克森
用秩和检验检验非参数数据,用卡方检验比较两者的比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从损伤到手术的时间间隔与复位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650例患者中,男性464例,女性186例,平均年龄44岁(11 ~ 96岁),平均体重指数为
。最常见的伤害原因是车祸(439例,67%),其次是从高处坠落(97例,15%)。根据Judet-Letornel分类,36%(234例)为简单骨折,64%(416例)为复杂骨折。最常见的骨折类型是后壁骨折(188
例(29%),横骨折伴后壁(144例,22%),前柱骨折伴后半横骨折(96例,15%)。58%(374例)患者合并髋关节脱位,36%(234例
例)患者出现髋臼边缘受压,111例出现股骨头损伤。平均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为14分
分(4 ~ 62分)。在治疗期间,513名患者(79%)进行了骨牵引。损伤至手术的中位时间间隔为4天(0 ~ 25天)。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有
科赫-朗根贝克入路(456例,70%),其次是改良斯托帕入路(132例,21%)。85%的患者(553
解剖复位成功,11%(74例)复位满意,4%(23例)复位不满意。统计分析显示,不同减肥效果患者的性别和BMI指数无统计学差异。然而,解剖复位患者的中位年龄(41岁)明显低于满意复位患者(50.5岁)
岁)和不满意的患者(55
岁)。复位满意的患者和复位不满意的患者的中位年龄没有显著差异。解剖复位与未解剖复位的患者在损伤机制、边缘压迫、股骨头损伤和骨折粉碎方面无显著差异。解剖复位组患者的ISS评分(13.4)明显低于复位不满意组患者的ISS评分(20.3),但解剖复位组患者的ISS和
得分无显著差异。髋关节脱位患者的解剖复位率(92%)明显高于非髋关节脱位患者(76%)。单纯骨折的解剖复位率(96%)明显高于复杂骨折(79%)。治疗方案中,骨牵引不影响复位质量。但从损伤到手术的时间间隔与患者是否达到解剖复位密切相关。接受解剖复位的患者从受伤到手术的时间间隔(中位天数:3
天数)明显短于减量满意的患者(中位天数:4.5天)和减量不满意的患者(中位天数:7天
天数)。复位满意的患者从损伤到手术的时间间隔也明显短于复位不满意的患者。对单纯骨折和复杂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损伤与手术时间间隔增加
有髋臼骨折患者解剖复位的概率降低了12%。结果表明,移位髋臼骨折患者年龄较大,骨折复杂,无髋关节脱位,ISS较高
评分越长,从受伤到手术时间间隔越长的患者,达到解剖复位的概率越低。在所有这些因素中,外科医生只能控制从受伤到手术的时间间隔。因此,外科医生应尽可能缩短从损伤到手术的时间间隔,以增加髋臼解剖复位的概率,最大限度地恢复术后髋关节功能。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