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昭为大家整理的西综考题(考生回忆版)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即将参加西医考研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1.维系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和β折叠的化学键是
A.肽键
B.离子键
C.二硫键
D.氢键
E.疏水键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答案解析】
①选项D:维系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和β折叠的化学键是氢键。α螺旋的每个肽键的N-H 和第四个肽键的羟基氧形成氢键,氢键的方向与螺旋长轴基本平行。β折叠并通过肽链间的肽键羟基氧和亚氨基氢形成氢键,来稳固β折叠结构(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肽键是将氨基酸分子间的氨基和羧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学键。
③选项B:离子键是通过两个或多个原子或化学基团失去或获得电子而成为离子后形成。
④选项C:二硫键是连接不同肽链或同一肽链中,两个不同半胱氨酸残基的巯基的化学键。
⑤选项E:疏水键是多肽链上的某些氨基酸的疏水基团或疏水侧链(非极性侧链),由于避开水而造成相互接近、粘附聚集在一起,主要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稳定。
2.与下列α-氨基酸相应的α-酮酸,何者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
A.丙氨酸
B.鸟氨酸
C.缬氨酸
D.赖氨酸
E.谷氨酸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糖的有氧氧化
【答案解析】
①选项E:谷氨酸相应的α-酮酸是α-酮戊二酸,在三羧酸循环中异柠檬酸氧化脱羧转变为a-酮戊二酸(E对),故本题选E。
②选项A、B、C、D:丙氨酸、鸟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对应α-酮酸均不是a-酮戊二酸,故不是三羧酸循环的产物。
3.下列关于免疫球蛋白变性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原有的抗体活性降低或丧失
B.溶解度增加
C.易被蛋白酶水解
D.蛋白质的空间构象破坏
E.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并无改变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答案解析】
①选项B:但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也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称为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变性后,其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如溶解度降低、黏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生物学活性丧失、易被蛋白酶水解等(B错),故本题选B。
②选项A、C、D:但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也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称为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变性后,其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如溶解度降低、黏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生物学活性丧失、易被蛋白酶水解等。
③选项E:一般认为蛋白质的变性主要发生二硫键和非共价的破坏,不涉及一级结构中氨基酸序。
4.B族维生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组成辅酶,下述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尼克酰胺参与组成脱氢酶的辅酶
B.吡哆醛参与组成转氨酶的辅酶
C.生物素参与组成辅酶Q
D.泛酸参与组成辅酶A
E.核黄素参与组成黄酶的辅酶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答案解析】
①选项C:辅酶Q的化学组成为泛醌,而非生物素,生物素是体内多种羧化酶的辅酶,参与CO₂的羧化过程(C错),故本题选C。
②选项A:尼克酰胺参与组成脱氢酶的辅酶。
③选项B:吡哆醛参与组成转氨酶的辅酶。
④选项D:泛酸参与组成辅酶A。
⑤选项E:核黄素参与组成黄酶的辅酶。
5.下列哪种化合物中不含高能磷酸键?
A.1,6-二磷酸果糖
B.二磷酸腺苷
C.1,3-二磷酸甘油酸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磷酸肌酸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生物氧化
【答案解析】
①选项A:高能磷酸化合物是指那些水解时能释放较大自由能的含有磷酸基的化合物,通常其释放的标准自由能△G´大于25kJ/mol,并将水解时释放能量较多的磷酸酯键,称之为高能磷酸键。而1,6-二磷酸果糖中的2个磷酸键均属于低能磷酸键(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C、D、E:高能磷酸化合物是指那些水解时能释放较大自由能的含有磷酸基的化合物,通常其释放的标准自由能△G´大于25kJ/mol,并将水解时释放能量较多的磷酸酯键,称之为高能磷酸键。二磷酸腺苷、1,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及磷酸肌酸均含有高能磷酸键。
6.1分子乙酰辅酶A经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共可生成几分子ATP(高能磷酸键)?
A.2
B.4
C.8
D.12
E.16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糖的有氧氧化
【答案解析】
①选项D:1分子乙酰辅酶A经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共有五步反应产生ATP,共生成12分子ATP,分别为:异柠檬酸氧化脱羧转变为a-酮戊二酸生成3分子ATP、a-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生成3分子ATP、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使琥珀酰CoA生成琥珀酸生成1分子ATP、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生成2分子ATP(9版生化书上为1.5分子ATP)、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生成3分子ATP(原参考答案为D,但按照9版最新观点应为10个ATP)。
②选项A、B、C、E:1分子乙酰辅酶A经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共有五步反应产生ATP,共生成12分子ATP,分别为:异柠檬酸氧化脱羧转变为a-酮戊二酸生成3分子ATP、a-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生成3分子ATP、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使琥珀酰CoA生成琥珀酸生成1分子ATP、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生成2分子ATP(9版生化书上为1.5分子ATP)、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生成3分子ATP。
7.指出何者是酵解过程中可被别构调节的限速酶?
A.磷酸己糖异构酶
B.6-磷酸果糖激酶-1
C.醛缩酶
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
E.乳酸脱氢酶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糖的无氧氧化
【答案解析】
①选项B:限速酶常处于代谢通路的交叉点或起始反应,糖酵解过程中6-磷酸果糖生成1,6-二磷酸果糖是第二个限速步骤,所以催化此反应的酶属限速酶,可受别构调节(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糖酵解过程中葡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6-磷酸是由磷酸己糖异构酶催化,不是限速酶。
③选项C:糖酵解过程中1,6-二磷酸果糖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是由醛缩酶催化,不是限速酶。
④选项D:糖酵解过程中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是由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催化,不是限速酶。
⑤选项E:糖酵解过程中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由乳酸脱氢酶催化,不是限速酶。
8.葡萄糖在体内代谢时,通常不会转变生成的化合物是
A.乙酰乙酸
B.胆固醇
C.脂肪酸
D.丙氨酸
E.核糖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糖代谢
【答案解析】
①选项A:糖的有氧氧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中经糖酵解生成丙酮酸;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第三阶段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并偶联进行氧化磷酸化。因此葡萄糖在转化生成乙酰CoA后直接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磷酸化供能,不会生成乙酰乙酸(A错),故本题选A。
②选项B:乙酰CoA是葡萄糖的分解产物,不能通过线粒体内膜,需在线粒体内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通过线粒体内膜载体进入细胞质,裂解成乙酰CoA,作为胆固醇合成原料。
③选项C:内源性脂肪酸的合成需先合成软脂酸,软脂酸由乙酰CoA在脂肪酸合酶复合体催化下合成,而乙酰CoA是葡萄糖的分解产物。
④选项D:糖的有氧氧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中经糖酵解生成丙酮酸。
⑤选项E:磷酸戊糖途径是葡萄糖在体内产生核酮糖-5-磷酸的途径,核酮糖-5-磷酸是合成核酸的原料。
9.以5´…ACTAGTCAG…3´(DNA链)为模板合成相应mRNA链的核苷酸序列为
A.5´…TGATCAGTC…3´
B.5´…UGAUCAGUC…3´
C.5´…CUGACUAGU…3´
D.5´…CTGACTAGT…3´
E.5´…CAGCUGACU…3´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转录的过程
【答案解析】
①选项C:在DNA转录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核酸分子中各核苷酸残基的碱基按A与T、A与U和G与C的对应关系互相以氢键相连的现象,因此以5´…ACTAGTCAG…3´(DNA链)为模板合成相应mRNA链的核苷酸序列为5´…CUGACUAGU…3´(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B、D、E:在DNA转录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核酸分子中各核苷酸残基的碱基按A与T、A与U和G与C的对应关系互相以氢键相连的现象,因此以5´…ACTAGTCAG…3´(DNA链)为模板合成相应mRNA链的核苷酸序列为5´…CUGACUAGU…3´。
10.通常测定酶活性的反应体系中,哪项叙述是不适当的?
A.作用物的浓度愈高愈好
B.应选择该酶作用的最适pH
C.反应温度宜接近最适温度
D.合适的温育时间
E.有的酶需要加入激活剂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酶促反应动力学
【答案解析】
①选项A:在酶浓度和其他反应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应速率(v)对底物浓度[s]作图呈矩形双曲线。[s]很低时,v随[s]的增加而升高,呈一级反应;随着[s]的不断增加,v上升的幅度不断变缓,呈现出一级反应与零级反应的混合级反应;再随着[s]的不断增加,以至于所有酶的活性中心均被底物所饱和,v便不再增加,此时v达最大反应速率(Vₘₐₓ),此时的反应可视为零级反应,因此作用物的度不是越高越好(A错),故本题选A。
②选项B:酶分子中的许多极性基团,在不同的pH条件下解离状态不同,酶活性中心的某些必需基团往往仅在某一解离状态时才最容易同底物结合或具有最大的催化活性。许多具有可解离基团的底物和辅酶的荷电状态也受pH改变的影响,从而影响酶对它们的亲和力。此外,pH还可影响酶活性中心的空间构象,从而影响酶的活性。因此,pH的改变对酶的催化作用影响很大。酶催化活性最高时反应体系的pH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pH。
③选项C:酶促反应时,随着反应体系温度的升高,底物分子的热运动加快,增加分子碰撞的机会,提高酶促反应速率;但当温度升高达到一定临界值时,温度的升高可使酶变性,使酶促反应速率下降。酶促反应速率达最大时的反应系统的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
④选项D:测定酶活性的反应体系中要有合适的温育时间,温育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影响酶的活性。
⑤选项E:使酶由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大多数金属离子激活剂对酶促反应是不可缺少的,否则将测不到酶的活性。
11.能出现在蛋白质分子中的下列氨基酸,哪一种没有遗传密码?
A.色氨酸
B.蛋氨酸
C.谷氨酰胺
D.脯氨酸
E.羟脯氨酸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解析】
①选项E:羟脯氨酸没有遗传密码,它是在蛋白质合成加工时,经脯氨酸羟化修饰而来的(E对),故本题选E。
②选项A:色氨酸的遗传密码为UGG。
③选项B:蛋氨酸(甲硫氨酸)的遗传密码为AUG
④选项C:谷氨酰胺的遗传密码为CAA、CAG。
⑤选项D:脯氨酸的遗传密码为CCA、CCU、CCC、CCG。
12.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葡萄糖
B.脂肪酸
C.磷酸肌酸
D.GTP
E.ATP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生物氧化
【答案解析】
①选项E:ATP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可直接为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是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E对),故本题选E。
②选项A、B、C:生物体内能量储存和利用都是以ATP为中心,三大营养物质释放的能量均以ATP的形式储存。
③选项D:GTP可为糖原、磷脂、蛋白质等合成反应提供能量,但它们一般不能从物质氧化过程中直接生成,而是在核苷二磷酸激酶的催化下,从ATP中获得~P产生,ATP+GDP→ADP+GTP。
13.在体内,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时,其活化方式为
A.磷酸化
B.与蛋氨酸相结合
C.生成氨基酸辅酶A
D.生成氨基酸-tRNA
E.与起始因子相结合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解析】
①选项D:氨基酸必需活化才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只有活化后的氨基酰-tRNA,才能对氨基酸进行特异性转运。反应时,这种结合是由“密码(mRNA)+反密码(tRNA)+氨基酸”特异性组成。氨基酰-tRNA合成酶为反应的关键酶,具有校正活性(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B、C、E:氨基酸必需活化才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只有活化后的氨基酰-tRNA,才能对氨基酸进行特异性转运。反应时,这种结合是由“密码(mRNA)+反密码(tRNA)+氨基酸”特异性组成。氨基酰-tRNA合成酶为反应的关键酶,具有校正活性。
14.合成DNA的原料是
A.dAMP,dGMP,dCMP,dTMP
B.dATP,dGTP,dCTP,dTTP
C.dADP,dGDP,dCDP,dTDP
D.dATP,dGTP,dCTP,dUTP
E.dAMP,dGMP,dCMP,dUMP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DNA复制
【答案解析】
①选项B:DNA复制是酶促核苷酸聚合反应,底物是dATP、dGTP、dCTP、dITP(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C、D、E:DNA复制是酶促核苷酸聚合反应,底物是dATP、dGTP、dCTP、dITP。
15.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主动脉压最低?
A.等容收缩期末
B.等容舒张期末
C.心房收缩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
E.减慢充盈期末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心脏的泵血功能
【答案解析】
①选项A:心室开始收缩后,心室内的压力立即升高,当室内压升高到超过房内压时,即推动房室瓣使之关闭,因而血液不会倒流入心房。但此时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因此半月瓣仍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暂时成为一个封闭的腔。从房室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启前的这段时期,心室的收缩不能改变心室的容积,故称为等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末时心室内压力达到最高,主动脉压力最低,半月瓣即将开放,进入射血期(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射血后,心室开始舒张,室内压下降,主动脉内的血液向心室方向反流,推动半月瓣使之关闭;但此时室内压仍高于房内压,故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心室又暂时成为一个封闭的腔。从半月瓣关闭至房室瓣开启前的这一段时间内,心室舒张而心室的容积并不改变,故称为等容舒期。由于此时心室肌继续舒张,因而室内压急剧下降,等容舒张期末心室容积最小。
③选项C:在心室舒张期的后期心房才收缩,由于心房壁薄,收缩力不强,收缩时间短,其收缩对心室的充盈仅起辅助作用。心房收缩期间,进入心室的血量约占每个心动周期的心室总回流量的25%。心房收缩期末心室达到最大充盈,心室容积最大。
④选项D:房室瓣开启初期,由于心室肌很快舒张,室内压明显降低,甚至成为负压,心房和心室之间形成很大的压力梯度,因此心室对心房和大静脉内的血液可产生“抽吸”作用,血液快速流入心室,使心室容积迅速增大,故这一时期称为快速充盈期。快速充盈期末心室内压力最低。
⑤选项E:随着心室内血液充盈量的增加,房室间的压力梯度逐渐减小,血液进入心室的速度也就减慢,故心室舒张期的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充盈期。
16.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
A.静息电位仅为-70mV
B.阈电位为-40mV
C.0期去极速率快
D.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平台期
E.4期去极速率快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
【答案解析】
①选项E:心内特殊传导系统中各部分的自律细胞都以4期自动去极化的存在为其特征,但在正常情况下并非每种自律细胞都能产生主动的兴奋。在心脏自律组织中,以窦房结P细胞的自律性为最高(4期去极速率快),每分钟约100次,但由于受心迷走神经紧张的影响,其自律性表现为每分钟70次左右;房室结和房室束每分钟分别约50次和40次;末梢浦肯野细胞的自律性最低,每分钟约25次。在生理情况下,心脏活动总是按照自律性最高的组织所发出的节律性兴奋来进行的。产生兴奋并控制整个心脏活动的自律组织通常是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故窦房结是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E对),故本题选E。
②选项A、B、C、D:心内特殊传导系统中各部分的自律细胞都以4期自动去极化的存在为其特征,但在正常情况下并非每种自律细胞都能产生主动的兴奋。在心脏自律组织中,以窦房结P细胞的自律性为最高(4期去极速率快),每分钟约100次,但由于受心迷走神经紧张的影响,其自律性表现为每分钟70次左右;房室结和房室束每分钟分别约50次和40次;末梢浦肯野细胞的自律性最低,每分钟约25次。在生理情况下,心脏活动总是按照自律性最高的组织所发出的节律性兴奋来进行的。产生兴奋并控制整个心脏活动的自律组织通常是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故窦房结是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与静息电位、阈电位、0期去极化及平台期无关。
17.交感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意义在于
A.促进消化
B.保存能量
C.加速排泄
D.生殖
E.应付环境急骤变化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其特征
【答案解析】
①选项E: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一般比较广泛,在环境急剧变化的条件下,可以动员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在力,促使机体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E对),故本题选E。
②选项A、B、C、D: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相对比较局限,其意义主要在于保护机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以及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等。例如,心脏活动的抑制、瞳孔缩小避免强光的进入、消化道功能增强以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和能量补充等。
18.锥体束最主要的机能是
A.支配对侧肢体肌肉运动
B.精细调节四肢远端肌肉活动
C.抑制腱反射
D.使肌群运动协调
E.调节肌紧张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大脑皮层对运动和姿势的调控
【答案解析】
①选项B:锥体束是下行运动传导束,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因其神经纤维主要起源于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故称为锥体束。其中部分纤维下行到脊髓,直接或经中继后间接止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称为皮质脊髓束;另一部分纤维止于脑干内躯体运动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称为皮质核束。锥体束下行纤维与脊髓中间神经元也有突触联系,从而改变脊髓拮抗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对抗平衡,使肢体具有合适的强度,保持运动的协调性,因此锥体束的功能主要是精细调节四肢远端肌肉活动(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C、D:锥体束是下行运动传导束,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因其神经纤维主要起源于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故称为锥体束。其中部分纤维下行到脊髓,直接或经中继后间接止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称为皮质脊髓束;另一部分纤维止于脑干内躯体运动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称为皮质核束。锥体束下行纤维与脊髓中间神经元也有突触联系,从而改变脊髓拮抗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对抗平衡,使肢体具有合适的强度,保持运动的协调性,因此锥体束的功能主要是精细调节四肢远端肌肉活动。
③选项E:脑干内存在抑制和加强肌紧张的区域,在肌紧张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而肌紧张是维持姿势的基础。
19.激素的半衰期用来表示
A.激素作用的速度
B.激素作用持续的时间
C.激素更新的速度
D.激素释放的速度
E.激素和受体结合的速度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激素的作用机制
【答案解析】
①选项C:激素活性在血中消失一半所用的时间称为激素的半衰期,激素的半衰期表示激素更新的速度(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D、E:激素作用的速度主要与作用方式有关、释放速度和与受体的结合速度有关。
③选项B:激素作用持续的时间去决定于激素是否持续分泌,如果激素持续分泌,即使半衰期很短,持续作用时间也会很长。
20.呼吸商是
A.在一定时间内机体摄入O₂与呼出CO₂量的比值
B.呼出气与吸入气的比值
C.一次呼吸中,机体呼出CO₂的量与吸入O₂量的比值
D.呼出气与肺容量的比值
E.一定时间内机体CO₂产生量与耗O₂量的比值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能量代谢的测定
【答案解析】
①选项E:营养物质在细胞内进行氧化供能的过程中,需要消耗O₂并产生CO₂,将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呼出的CO₂量与吸入的O₂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E对),故本题选E。
②选项A、B、C、D:营养物质在细胞内进行氧化供能的过程中,需要消耗O₂并产生CO₂,将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呼出的CO₂量与吸入的O₂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
以上是昭昭西医考研部分考题(考生回忆版)的展示内容,因为内容较多。小昭已经将考题(考生回忆版)全部整理放到附件中,请自行点击下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