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昭为大家整理的西综考题(考生回忆版)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即将参加西医考研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1.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中,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D.主动转运
E.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主动转运
【答案解析】
①选项C:Na⁺跨膜转运的方式包括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两种方式(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单纯扩散主要介导脂溶性物质或少数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物质的转运,如O₂、CO₂、N₂、NH₃、类固醇激素、乙醇、尿素、甘油、水等。
③选项B:易化扩散包括经通道易化扩散和经载体易化扩散两种形式,经通道易化扩散主要以离子通道的形式介导各种带电离子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经载体易化扩散主要介导葡萄糖、氨基酸等水溶性小分子物质进行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
④选项D:主动转运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两种形式,原发性主动转运通常以离子泵的形式转运各种带电离子,继发性主动转运是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与原发性主动转运相耦联的转运系统,可使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带电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2.下列各项跨膜转运中,哪一项没有饱和现象
A.继发性主动转运
B.原发性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单纯扩散
E.Na⁺-Ca²⁺交换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单纯扩散
【答案解析】
①选项D:由于细胞膜中载体的数量和转运速率有限,当被转运的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底物的扩散速度便达到最大值,不再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这种现象称为载体转运的饱和现象。单纯扩散是一种简单的穿越质膜的物理现象,无需载体参与,其速率主要取决于被转运物在膜两侧的浓度差和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不存在饱和现象(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B、C、E:继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易化扩散、Na⁺-Ca²⁺交换都需要借助载体完成跨膜转运,均存在饱和现象。
3.下列哪一项在突触前末梢释放递质中的作用最关键
A.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
B.神经末梢去极化
C.神经末梢处的Na⁺内流
D.神经末梢处的K⁺外流
E.神经末梢处的Ca²⁺内流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化学性突触传递的过程
【答案解析】
①选项E:当神经纤维传来的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造成神经末梢发生去极化,神经末梢处的电压门控Ca²⁺通道开放,Ca²⁺借助于膜两侧的电化学驱动力流入神经末梢内,使末梢轴浆内Ca²⁺浓度升高。Ca²⁺可启动突触囊泡的出胞机制,将囊泡内的神经递质排放到突触间隙(E对),故本题选E。
②选项A、B、C、D:突触前末梢释放递质中的作用最关键的是神经末梢处的Ca²⁺内流。
4.心室肌前负荷增加时
A.心室肌舒张末期压力降低
B.心室肌最大张力减小
C.心室肌收缩初速度减慢
D.心室肌达到最大张力所需的时间缩短
E.心室肌收缩产生的张力增加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B、E:心室肌的前负荷的增加,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心肌细胞肌节初长度增加,粗、细肌丝的有效重叠程度增加,活化时形成的横桥连接的数目增多,因而肌节以至整个心室的收缩力加强(E对),故本题选E。
②选项A:心室肌的前负荷是指心室肌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该负荷可以用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来表示。心室肌前负荷增加时,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
③选项C、D:心室肌缩短初速度、心室肌达到最大张力所需的时间均与后负荷有关,与前负荷无关。
5.当每搏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时,心率降低可引起下列哪一项增加
A.动脉收缩压
B.动脉舒张压
C.动脉平均压
D.动脉脉搏压
E.心输出量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D:收缩压的大小主要受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影响,由于心脏每搏输出量不变,因此收缩压降低不如舒张压降低明显,故脉压增加(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由于舒张期末主动脉内存留的血量减少,致使收缩期动脉内的血量减少,收缩压也相应降低。
③选项B:心率降低时,心室舒张期延长,因此在心舒期从大动脉流向外周的血量增加,存留在主动脉内的血量减少,致使舒张压明显降低。
④选项C:平均动脉压是指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由于代表最高血压的收缩压和最低血压的舒张压均降低,故平均动脉压也降低。
⑤选项E:心输出量即每分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每搏输出量不变,心率降低时,心输出量也降低。
6.下列哪一项变化可以在心电图中看到
A.窦房结去极化
B.心房肌去极化
C.房间束去极化
D.房室结去极化
E.希氏束去极化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心电图
【答案解析】
①选项B:正常心电图由P波、QRS波群、T波和U波等组成。心电图的各段波形反映心脏不同部位的去极化或复极化过程。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外膜上,窦房结的激动首先传导至右心房,再通过房间束传到左心房。在此转导过程中,左右心房肌细胞被激活,完成去极化过程,产生明显的综合电位,形成心电图上可以记录到的P波(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C:窦房结和房间束去极化过程中产生的综合电位很小,在体表心电图上记录不到。
③选项D、E:激动继续沿前中后结间束传导到房室结,由于房室结传导速度缓慢,形成了心电图上PR间期,激动越过房室结后经希氏束、左右束支传导,同步激动左右心室,形成QRS波群,在此转导过程中,房室结和希氏束去极化过程中产生的综合电位很小,在体表心电图上记录不到。
7.当安静卧位时,下列哪一项前后两个部位的血压差最大
A.升主动脉和桡动脉
B.大隐静脉和右心房
C.股动脉和股静脉
D.肺动脉和左心房
E.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和静脉端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血压差的差别
【答案解析】
①选项C:从左心室射出的血液流经外周血管时,由于不断克服血管对血流的阻力而消耗能量,血压逐渐降低。血压在各段血管中的下降幅度与该段血管对血流阻力的大小成正比。在主动脉和大动脉段,血压降幅较小,到小动脉时,血流阻力增大,血压降落的幅度也变大。在体循环中,由于肺动脉压只有主动脉压的1/6,肺循环的血压下降幅度远小于体循环,故股动脉→股静脉的血压差大于肺动脉→左心房的血压差(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B、D、E:微动脉段的血流阻力最大,血压降幅也最显著。各选项中只有股动脉→股静脉和肺动脉→左心房流经了微动脉。
8.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
B.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时,中心静脉压较低
C.正常变动范围为0.4~1.2kPa(4~12cmH₂0)
D.是反映心脏功能的一项指标
E.静脉输液量大且过快时,中心静脉压升高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中心静脉压
【答案解析】
①选项B:若心脏射血能力减弱,右心房和腔静脉淤血,中心静脉压就升高(B错),故本题选B。
②选项A: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而将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
③选项C:中心静脉压较低,正常波动范围为4~12cmH₂O,其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④选项D:在血量增加、全身静脉收缩或因微动脉舒张而使外周静脉压升高等情况下,中心静脉压都可能升高。因此,中心静脉压可反映心脏功能状态和静脉回心血量,在临床上常作为判断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也可作为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的监测指标。
⑤选项E:如果静脉回心血量增多或回流速度过快(如输液、输血过多或过快),中心静脉压也会升高。
9.下列有关肺总量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在不同个体,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异
B.与体型大小、运动锻炼情况有关
C.是指肺所容纳的最大气量
D.因体位变化而异
E.是肺活量与功能余气量之和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肺容量
【答案解析】
①选项E:肺总量指深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体量,为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等于肺活量与余气量之和,其大小可因性别、年龄、身材、运动锻炼情况和体位改变而异(E错),故本题选E。
②选项A、B、C、D:肺总量是指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等于肺活量与余气量之和,其大小可因性别、年龄、身材、运动锻炼情况和体位改变而异。
10.O₂的弥散系数与CO₂的弥散系数相比较
A.前者大,因为O₂可与血红蛋白结合
B.前者小,因为O₂的溶解度低
C.前者大,因为O₂分压梯度大
D.前者小,因为O₂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E.基本相同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肺换气的基本原理
【答案解析】
①选项B:扩散系数与气体溶解度成正比,与气体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O₂在血浆中的溶解度比CO₂小得多,导致O₂的弥散系数与CO₂的弥散系数相比要小得多(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C、D、E:O₂的弥散系数比CO₂的弥散系数小,因为O₂的溶解度低。
11.下列哪种情况下动脉血CO₂分压降低
A.贫血
B.CO中毒
C.中等度运动
D.氰化物中毒
E.过度通气后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E:如果肺通气量不足,CO₂在体内潴留,动脉血CO₂分压将上升,PCO₂>6kPa时为高碳酸血症,发生呼吸性酸中毒,如果肺过度通气,CO₂排出过多,动脉血CO₂分压将下降(E对),PCO₂<5.30kPa时为低碳酸血症,发生呼吸性碱中毒,故本题选E。
②选项A、B、D:贫血、CO中毒、氰化物中毒时,肺泡通气量并无改变,动脉血CO₂分压均正常。
③选项C:运动时,机体的代谢活动增强,代谢产生的CO₂增多,使动脉血中的CO₂分压升高,但是动脉血中CO₂分压升高能够通过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促进CO₂的排出,使动脉血中的CO₂分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中等运动时,动脉血中的CO₂分压一般正常,剧烈运动时,动脉血中的CO₂分压一般略微升高。
12.胃容受性舒张的主要刺激物是
A.胃中的食物
B.小肠中的食物
C.咽部和食管中的食物
D.胆囊收缩素
E.促胰液素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胃运动
【答案解析】
①选项C:当咀嚼与吞咽食物时,由于食物对口腔、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引起胃底、胃体部肌肉发生一定程度的舒张,即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的生理意义在于适应大量食物的暂时储存,同时保持胃内压基本不变,从而防止食糜过早排入小肠,有利于食物在胃内的充分消化(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B、D、E:胃容受性舒张的主要刺激物是咽部和食管中的食物。
13.下列哪一项分泌最依赖副交感神经
A.唾液
B.胃液
C.胃蛋白酶原
D.胰液
E.胆汁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唾液的分泌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E:胃液、胃蛋白酶原、胰液和胆汁接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双重调节,唾液则主要接受神经调节,支配唾液腺的神经纤维包括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两种,副交感神经引起量多而固体成分少的稀薄唾液分泌,交感神经则引起量少而固体成分多的黏稠唾液分泌,其中副交感神经对唾液的分泌刺激起主要作用(A对),故本题选A。
14.胃壁细胞分泌
A.胃泌素
B.黏液
C.胆囊收缩素
D.内因子
E.促胰液素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答案解析】
①选项D:壁细胞在分泌盐酸的同时,也分泌一种被称为内因子的糖蛋白(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胃泌素是由胃窦部G细胞分泌的。
③选项B:黏液由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泌酸腺、贲门腺、幽门腺的黏液细胞共同分泌的。
④选项C:胆囊收缩素是由小肠黏膜I细胞分泌。
⑤选项E: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S细胞分泌。
15.血中某种物质的肾阈是指
A.该溶质的最大滤过率
B.该溶质的最大重吸收率
C.该溶质开始在尿中出现的血浆浓度
D.该溶质的分泌率
E.该溶质在肾小管的最大分泌能力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的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E:血中某种物质的肾阈是指该溶质开始在尿中出现的血浆浓度(C对),故本题选C。
16.肾素分泌增多时,可引起下列哪一项升高
A.血浆K⁺浓度
B.细胞外液量
C.红细胞比容
D.血浆胶体渗透压
E.血液中H⁺浓度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尿生成的体液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当血浆肾素分泌增加时,通过交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调节轴,促进醛固酮分泌增加,醛固酮可以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保钠保水排钾,使血钾浓度降低、细胞外液容积增加(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C、D、E:血液被稀释,红细胞比容、血液中H⁺浓度和血浆胶体渗透压均降低。
17.下列有关肌梭感受器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感受装置位于肌梭中间部位
B.肌梭的传入神经为Ⅰa类和Ⅱ类纤维
C.肌梭是感受肌纤维长度的感受器
D.梭外肌收缩时,感受器受到的牵拉刺激增加
E.梭内肌收缩时,感受器的敏感性提高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脊髓对运动和姿势的调控
【答案解析】
①选项D:当肌肉受外力牵拉而使肌梭被拉长时,肌梭感受器所受的牵拉刺激减少(D错,为本题正确答案),故本题选D。
②选项A:肌梭是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它位于一般肌纤维之间,呈梭状,其外包被一层结缔组织囊,囊内含6~12根肌纤维,称为梭内肌纤维,梭内肌纤维由位于两端的收缩成分和位于中间的感受装置所构成。
③选项B、C:梭内肌纤维由位于两端的收缩成分和位于中间的感受装置所构成,两者呈串联关系,作为传入神经的Ⅰa类和Ⅱ类纤维的传入冲动增加,引起支配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兴奋,使梭外肌收缩,形成一次牵张反射,梭外肌收缩可以引起与其并联的梭内肌缩短(被动缩短,非主动收缩,后者使肌梭感受器所受的牵拉刺激增加。
④选项E:γ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很高,可以在高位脑中枢的影响下以较高频率持续放电,在整体情况下,即使肌肉不活动,α运动神经元无放电时,有些γ运动神经元仍持续放电,当α运动神经元活动增加时,γ运动神经元放电也相应增加,这可防止当梭外肌收缩时肌梭因受牵拉刺激减少而停止放电的发生,所以,γ运动神经元介导的梭内肌收缩可以提高调节肌梭感受器的敏感性
18.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下列哪一项不出现
A.肠蠕动抑制
B.瞳孔开大肌收缩
C.肾素分泌
D.胰岛素分泌
E.骨骼肌血管舒张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其特征
【答案解析】
①选项D:大多数交感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与各器官上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的分布有关。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作用于胰岛β细胞上的α₂受体抑制胰岛素分泌(D错),故本题选D。
②选项A:交感神经兴奋时,作用于小肠平滑肌的α₂受体或β₂受体使小肠平滑肌舒张,抑制肠蠕动。
③选项B:交感神经兴奋时,作用于瞳孔开大肌的α₁受体使瞳孔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
④选项C:交感神经兴奋时,作用于肾脏颗粒细胞(球旁细胞)膜中的β₁受体使肾素分泌增多那我们来说。
⑤选项E:交感神经兴奋时,作用于骨骼肌血管的β₂受体或M受体使骨骼肌血管舒张。
19.下列哪一种氨基酸是亚氨基酸
A.赖氨酸
B.脯氨酸
C.组氨酸
D.色氨酸
E.异亮氨酸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氨基酸的分类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E:20种基本氨基酸中仅脯氨酸是亚氨基酸,它所含有的α-氨基是-NH而非-NH₂,该亚氨基与相邻的C原子构成环状结构,使得N在杂环中移动的自由度受限制,但仍能与另一羧基形成肽键,故其也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常见于β-转角的结构中。羟脯氨酸是脯氨酸修饰而来,是另一种亚氨基酸(B对),故本题选B。
20.下列蛋白质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时最先被洗脱的是
A.马肝过氧化氢酶(相对分子质量247500)
B.肌红蛋白(相对分子质量16900)
C.人血清清蛋白(相对分子质量68500)
D.牛β-乳球蛋白(相对分子质量35000)
E.牛胰岛素(相对分子质量5733)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E:凝胶过滤层析,又称为分子筛层析,是一种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的方法。它的层析柱中充满了不同大小孔径的凝胶颗粒,层析时,将蛋白质溶液从柱顶灌注,小分子蛋白质可以通过小孔进入颗粒中,流动较慢,而大分子分子量越大,进入凝胶颗粒的可能性越小,流动的速度也越快,因此最先被洗脱的是分子量最大的蛋白质,即马肝过氧化氢酶(A对),故本题选A。
以上是昭昭西医考研部分考题(考生回忆版)的展示内容,因为内容较多。小昭已经将考题(考生回忆版)全部整理放到附件中,请自行点击下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