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医考官方指定网站
400-10234-66 在线时间:9:00-21:00

东南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起源于1902年成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1905年的两江师范学堂、1914年的南京高等师范学堂、1921年的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的国立中央大学等重要发展时期。早在1920年,南京的鸡鸣山下便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生物学系”,并由国内生物学鼻祖秉志先生担任第一任系主任。秉志院士、戴芳澜院士、张景钺院士、蔡翘院士、童第周院士等一大批国内知名学者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堂生物系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原东南大学(经历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发展时期)生物学科随医学院迁出组建华东军区军医学院,后几经更名为南京铁道医学院,杨焕明院士、贺林院士是优秀毕业生的杰出代表。2000年4月,南京铁道医学院等与东南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东南大学,依托东南大学强大的工科优势和不断增强的综合实力,以遗传学为核心的生物学科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为大力发展生命学科,东南大学于2009年成立生命科学研究院,2019年撤销研究院建制组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前学院坐落在四牌楼校区的李文正楼,校区东枕钟山,西依钟鼓楼,北临玄武湖,南接民国建筑1912街区及珠江路电子一条街,珍珠河纵贯其间,山湖相映,万木竞翠,环境优美,是六朝宫苑的遗址,也曾是明朝国子监所在地。校区交通便利,目前地铁4号线西自龙江一路向东到仙林湖站,交汇于鸡鸣寺站的地铁3号线贯穿南京大江南北,经过“京沪高铁”的“南京南站”和城际列车的“南京站”及“南京长途汽车站”均能直达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东门,其中鸡鸣寺站距“四牌楼校区”步行3分钟路程。

师资队伍: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高学历、高素质、具有国际视野的年轻学术梯队,现有全职、兼职科研人员及行政人员近60人,全职人员中现有教授、副教授19人,讲师、专职科研人员及实验技术员14人,副教授以上教师均具备海外留学或高访经历。全职教师中现有教育部CJ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名,青年CJ学者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中组部“青年QR”5名,国家优青2人,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6名,江苏省特聘教授2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2人、第三层次1人。

科学研究: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等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遗传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拥有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近年来,建成了以小鼠、果蝇、线虫等模式生物研究的共用平台,形成了神经发育与功能的调控机制、干细胞的基础与应用、发育疾病的遗传调控与临床转化研究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近五年主持重点研发项目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获得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国自然重点项目3项,国自然优青2项,国自然面上22项,国自然青年1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2项等,累计纵向科研经费6400余万元,横向经费700余万元。2015年至今发表影响因子在5分以上的代表性高水平论文36篇,10分以上高水平论文15篇。

人才培养: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50余人,博士研究生约30人。在研究生培养中实行轮转制度,通过在培养阶段中不断加强科学文化建设,通过日常的各类学术活动和激励机制,激发研究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增强追求真理的使命感。学院毕业生已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2篇,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3篇。《分子生物学》课程为江苏省全英文精品课程。学院从2020年起开办生物科学本科专业,接转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任务,每年共计招生40人。

国际合作:

目前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联合建立了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院的生物信息学及系统生物学中心,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目前,我们的平台正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和自我完善,相信在未来生物信息学及系统生物学平台将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将按照生命科学发展的趋势,以“发育与疾病”为主线,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主攻领域,以“模式生物和临床病人标本”为研究主体,以“转化医学”为中、长期目标,在“分子-细胞-整体动物”不同层面开展研究,积极推动东南大学生命科学的发展。(2021年12月更新)


师哥师姐上岸经验

院校导航

考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