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医考官方指定网站 下载APP

中医执业医师

首页 > 中医执业医师 > 考试经验 > 正文

2021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腹泻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9日来源:昭昭医考


一、概述腹泻的概念和起源

1.腹泻概念腹泻是一种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疏松或颗粒不合时宜,甚至像水样的疾病。古代大便稀的人叫腹泻,大便清如水、大便急的人叫腹泻。现在临床上一般称为腹泻。

2.腹泻的起源这种病较早记载于《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年,名为“气骨”、“邪邪”、“邪邪”。腹泻和痢疾统称为低效益。《金匮要略》提出利益分享原则治疗腹泻。《景岳全书》提出长期患腹泻,“阳明胃土空,厥阴肝风振”,以甘养胃,以酸制肝,创一种解土之法。

二、李忠子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的治疗腹泻的九法:轻渗、升、爽、舒、甘、缓、收酸、脾燥、温肾、涩。

病因和发病机理

1.腹泻常见病因:食物损伤、情绪障碍、病后体质虚弱、禀赋不足。外因:外感寒、湿、热,其中湿最为常见。

2.腹泻与脾虚湿盛的关系是本病发病的关键。脾虚湿困者多为急性腹泻(突发性腹泻);慢性腹泻(慢性腹泻)常见于脾虚湿阻患者。

3.腹泻的病机特点及转化腹泻的病位在肠,脾是关键,与肝、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功能障碍。病理因素离不开湿。

类证1的诊断与鉴别。

腹泻诊断要点

1.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大便质量疏松,或者大便像水样,或者大便次数增多,三次、五次甚至十次以上。

2.腹胀腹痛肠鸣厌食。

3.发病急或缓,腹泻患者常有暴食或误食不洁物史。拖延时间长,发生频率高的,往往是外感邪、饮食、情绪等因素诱发的。

区分腹泻和痢疾。两者都是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的症状。腹泻的特点是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甚至水样便,或全粒衰竭。大便没有脓血、尿急和体重或腹痛。痢疾的特点是腹痛,胃部剧烈疼痛,血呈红白脓性。

腹泻和霍乱的鉴别霍乱是一种呕吐和腹泻同时发生的疾病综合征。发病特点是发病快、变化快、病情危险。发病时突然腹痛,随后呕吐腹泻。呕吐物为未消化食物,气味酸辣;腹泻多为黄粪,如稻草,常伴有恶寒发热。呕吐腹泻后,部分患者失去体液,体重迅速下降,或出现肌腱旋转,腹部绞痛。严重的呕吐、腹泻可导致面色苍白、眼窝凹陷、出汗、四肢冰冷等。

三、辨证论治

1.腹泻辨证要点:腹泻应分虚实、寒热、慢性腹泻与脾虚、肝郁肾虚。

2.泄泻的基本治疗原则泄泻的治疗原则是运脾祛湿。急性腹泻主要表现为湿盛,再用于祛湿,并辅以利润分享。突发腹泻不能突然补充,以免关门留在后面;长期腹泻离不开利,以免抢其阴液。

3.寒湿过多、湿热伤中、胃脘积滞、肝气乘脾等证型的主要症状、治疗方法及方药。

4.寒湿过多的主要症状:腹泻清晰稀疏,甚至像水样,食物不太闷,腹痛和

5.常用药:神曲、山楂、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谷芽、麦芽。

肝气占脾证主要症状:已知胸胁胀满闷,嗳气少食。每次因为抑郁或情绪紧张而生气,就会腹痛腹泻,肚里打雷,发作通灵疼痛,愤怒频繁,舌淡红,脉弦。治疗:抑肝健脾。代表:同协方耀修改。常用药:白芍、白术、陈皮、防风。

四、脾胃虚弱、肾阳虚等主要症状、治疗方法及处方。

脾胃虚弱的主要症状:时有腹泻,时间长且反复,食量少,食后闷,食后稍油腻,大便次数明显增多,面色蜡黄,精神疲倦,舌淡,苔白,脉弱。治疗:健脾益气,祛湿止泻。代表:沈凌白术散。常用药物: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苡仁。

肾阳虚证主要症状:黎明明以前,肚脐、腹部疼痛,肠鸣时腹泻,腹泻后平和,四肢冰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治疗:温肾健脾,固涩止泻。代表:加味申思丸。常用药物: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

治疗胃脘痛、脾胃虚弱等证型的加减变化。对于胃脘痛,如果食积重,腹胀满,可以根据情况,按照“一般原因”的原则,使用枳实导滞丸。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上一篇:2021年中医中药内科学复习笔记:痢疾 下一篇:2021中医内科复习笔记:腹痛
去做题

昭昭学习资料下载

考生必看

课程中心 MORE+

热点资讯

免费备考资料包

昭昭医考APP 百万医考生都在用的APP

昭昭题库-随时做,昭神直播-随心学!

一键安装做题

考试选择

注册即送专属好礼!

你要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恭喜你注册成功!!!

1请长按左侧二维码图片,保存至手机相册。

2前往手机微信识别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并领取大礼包!

PS:不要刷新或关闭页面哦!

温馨提示

你好,你已经是昭昭老粉丝啦~
不可以领取礼包了哦,
可直接登录学习购买课程。

知道了 登录学习
登录窗口
注册登录后,系统将自动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请扫码获取免费资料包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