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中风的辨证论治的相关考试由昭昭医考小编为考生整理相关内容如下:
内科病
11.中风的辨证论治:
急性期-中经络:
风痰瘀阻证—治法:息风化痰,活血通络;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
风阳上扰证—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方药:天麻钩藤饮。
阴虚风动证—治法:滋阴潜阳,息风通络;方药:镇肝熄风汤。
急性期-中脏腑:
阳闭证—治法:清肝息风,豁痰开窍;方药:羚羊角汤合安宫牛黄丸。
阴闭证—治法:豁痰息风,辛温开窍;方药:涤痰汤合苏合香丸。
脱证(阴竭阳亡)—治法:回阳救阴,益气固脱;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风痰瘀阻证—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方药:解语丹。
气虚络瘀证—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
肝肾亏虚证—治法:滋养肝肾;方药: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12.痫病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
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为特征,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有疲倦乏力等症状。
病理因素:主要有风、火、痰、瘀,又以痰为重要。
13.痴呆的基本病机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其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均有关系。
14.胃痛的辨证论治:
寒邪客胃证—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方药:香苏散合良附丸。
饮食伤胃证—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方药:保和丸。
肝气犯胃证—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
湿热中阻证—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方药:清中汤。
瘀血停胃证—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
胃阴亏耗证—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药:黄芪建中汤。
15.胃痞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16.呕吐的辨证论治:
外邪犯胃证—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方药:藿香正气散。
食滞内停证—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方药:保和丸。
痰饮内阻证—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肝气犯胃证—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药:四七汤。
脾胃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方药:香砂六君子汤。
脾胃阳虚证—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方药:理中汤。
胃阴不足证—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方药:麦门冬汤。
17.噎膈是指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饮食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患。
噎即噎塞,指吞咽之时哽噎不顺;膈为格拒,指饮食不下。
18.呃逆以理气和胃、降逆止呃为基本治疗原则。
19.腹痛的辨证论治:
寒邪内阻证—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湿热壅滞证—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方药:大承气汤。
饮食积滞证—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方药:枳实导滞丸。
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
瘀血内停证—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
中虚脏寒证—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方药:小建中汤。
20.痢疾的辨证论治:
湿热痢—治法:清肠化湿,调气和血;方药:芍药汤。
疫毒痢—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除积;方药:白头翁汤。
寒湿痢—治法:温中燥湿,调气和血;方药:不换金正气散。
阴虚痢—治法:养阴和营,清肠化湿;方药:驻车丸。
虚寒痢—治法: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方药: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休息痢—治法:温中清肠,调气化滞;方药:连理汤。
以上就是关于“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中风的辨证论治”的内容,更多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相关内容可以随时关注昭昭医考官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历年题目题目实战演练
章节练习章节专项突破
模拟考试优质模拟题
练习记录提高复习效率
12.3MB 下载数2365
10.3MB 下载数3652
9.65MB 下载数2659
你要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