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医考官方指定网站 下载APP

中医执业医师

首页 > 中医执业医师 > 专业百科 > 正文

2019中医妇科学复习:妊娠疾病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5日来源:昭昭医考

2021年中医考试正在进行紧张的复习。为了帮助参加2021年中医妇科复习的考生顺利复习,小编收集整理了《2019年中医妇科复习:第九单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妊娠疾病

总结

1.妊娠疾病的定义

2.妊娠疾病的范围

3.妊娠疾病的诊断

4.妊娠疾病的发病机制

5.妊娠疾病的治疗原则

6.孕期用药注意事项

妊娠疾病的定义

怀孕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称为“妊娠病”。

妊娠疾病范围

包括顽固性妊娠、孕期腹痛、宫外孕、漏胎、胎动不安、流产、流产、胎滑、胎儿长时间萎顿、死胎持续、胀满、肿胀、昏厥、子痫、咳嗽、孕期尿淋、孕期排尿困难、孕期瘙痒、孕期贫血、难产等。

妊娠疾病的诊断

首先要明确怀孕的诊断。根据绝经史、早期妊娠反应、脉滑等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如孕检、基础体温、b超等。如果需要防流产,可以暂时不做妇科检查。如病情需要,应适时进行妇科检查,以确诊。并注意与刺激月经、闭经、呕吐的鉴别。在妊娠疾病的诊断中,自始至终要注意胎儿死胎和死胎的区别,要注意胎儿发育和母体健康,必要时排除致畸。

妊娠疾病的发病机制

外感六邪与情志内伤

内外因素的结合,影响脏腑、气血、冲动和责任,

仆倒、闪倒、躯体虚弱、子宫、静脉、络脉、胎儿导致妊娠疾病的发生

阴阳气血虚实

妊娠疾病的治疗原则

在胎儿正常与否的前提下。如果胎儿正常,宜同时治疗疾病和防止流产。安胎的方法主要是补肾健脾,调理气血。如果胎儿不正确,流产难留,或胎儿不能死亡,或孕妇患病不宜继续妊娠,宜尽早分娩,以利母亲。

孕期用药注意事项

所有有毒药物,如陡降、滑利、化瘀、破血、消气、散气等,都应慎用或禁用。如果病情确实需要,也可以适当选择,但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以免损伤胎儿。

妊娠梗阻

1.怀孕阻碍的定义

2.病因和发病机制

3.鉴别诊断

4.辨证论治

5.调整

妊娠梗阻的定义

妊娠早期吃东西后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呕吐,称为“邪阻”。

病因和发病机制

邪阻发生的主要病机是脉中气上逆,胃失衰。常见的临床疾病是由于脾胃虚弱,肝胃不和,可继发于气阴两虚引起的严重梗阻。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葡萄胎、妊娠合并急性胃肠炎、妊娠期痈等鉴别。

辨证论治

1.脾胃虚弱

主系统

患者,女,26岁,已婚。绝经后两个月,尿妊娠试验阳性。恶心呕吐10天,加重3天,饭后立即呕吐,口淡,一直呕吐流涎,疲倦困倦,舌淡苔白,脉缓滑。综合症是()

A.脾胃虚弱

B.痰湿壅盛

C.肝胃不和

D.肝脾不和

E.气伤和阴伤

[正确答案]A

妊娠腹痛

1.怀孕期间腹痛的定义

2.病因和发病机制

3.鉴别诊断

4.辨证论治

怀孕期间腹痛的定义

怀孕期间,因细胞静脉阻塞或营养不良而出现下腹痛的患者称为“孕期腹痛”,也称“细胞梗阻”。

病因和发病机制

虚弱综合征

身体虚弱,血聚滋养胎儿血脉失养——,身体因血虚而阳虚血脉不通3354,血寒。

真实的证据

忧郁,血养胎肝血不足,肝气郁结,细胞脉气滞——,气滞血瘀郁结,阻滞细胞脉血寒——。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宫外孕、胎动不安、孕期卵巢囊肿蒂扭转、孕期痈肿等鉴别。

辨证论治

1.血虚综合症

主要症状:怀孕后小腹疼痛,按此减轻疼痛;面色蜡黄,头晕目眩,或心悸失眠;舌淡,苔薄白,脉细滑。

治疗:养血安胎,止痛。

处方:当归芍药散加何首乌、桑寄生。

2.气滞证

主要证候:孕后胸胁腹痛,或少腹痛;情绪低落、打嗝或易怒;包衣薄黄,脉弦滑。

治疗:疏肝解郁,养血安胎。

药方:逍遥散。

3.虚寒综合症

主要症状:妊娠后小腹冷痛,持续,温热,压痛;天然肤色

白,形寒肢冷,大便少稀;舌质淡,苔白滑,脉沉滑。

治疗:暖宫止痛,养血安胎。

处方:椒艾汤加巴戟天、杜仲、补骨脂。

4.血瘀证

主要证候:妊娠后小腹常感隐痛不适,或刺痛,痛处不移;或素有癥瘕;舌暗有瘀点,脉弦滑。

治法:养血活血,补肾安胎。

方药: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某女,孕3个月,小腹胀痛,连及胸胁,急躁易怒,舌苔薄黄,脉弦滑。应属于()

A.血虚妊娠腹痛

B.虚寒妊娠腹痛

C.脾虚妊娠腹痛

D.肾虚妊娠腹痛

E.气滞妊娠腹痛

【正确答案】E

异位妊娠

1.异位妊娠的定义

★★

2.病因病机

★★

3.诊断与鉴别诊断

★★★

4.临床表现

★★

5.急症处理及手术适应证

★★

6.辨证论治

★★★

7.预防与调护

异位妊娠的定义

凡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为zui常见,约占90%~95%,可造成急性腹腔内出血,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俗称“宫外孕”。

但两者含义稍有不同,异位妊娠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及子宫残角妊娠;宫外孕则仅指子宫以外的妊娠,不包括宫颈妊娠和子宫残角妊娠。

病因病机

异位妊娠的发病机理与少腹宿有瘀滞,冲任不畅,或先天肾气不足等有关。由于孕卵未能移行胞宫,在输卵管内发育,以致胀破脉络,阴血内溢于少腹,发生血瘀、血虚、厥脱等一系列证候。

异位妊娠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有停经、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及相关体征,妇科检查、尿妊娠试验、B超、后穹隆穿刺可明确诊断。本病应与妊娠腹痛、胎动不安、黄体破裂、急性阑尾炎、急性盆腔炎、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相鉴别。

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

多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未破损型多无明显腹痛,或仅有下腹一侧隐痛,已破损型可有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晕厥与休克等表现,当输卵管破裂时患者突感下腹一侧撕裂样剧痛,可波及下腹或全腹,有的还引起肩胛部放射性疼痛。

急症处理及手术适应证

1.急症处理

(1)患者平卧,立即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神志。

(2)急查血常规、血型及交叉配血,备血,必要时输血。

(3)立即给予输氧、补液。可用丽参注射液1Oml配50%葡萄糖液20ml静推,或配5%葡萄糖液500ml静滴。

(4)有条件者可同时服用参附汤回阳救逆,或服生脉散合宫外孕Ⅰ号方以益气固脱、活血化瘀。

(5)若腹腔出血过多,或经以上处理休克仍不能纠正者,应立即手术治疗。

2.手术适应证

(1)停经时间长,疑为输卵管间质部或残角子宫妊娠者。

(2)休克严重,内出血量多或持续出血,虽经抢救而不易控制者。

(3)妊娠试验持续阳性,包块继续长大,杀胚药无效者。

(4)愿意同时施行绝育术者。

辨证论治

本病辨证治疗的重点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动态观察治疗,并在有输血、输液及手术准备的条件下进行服药。

1.未破损期指输卵管妊娠尚未破损者。

主要证候:停经后可有早孕反应,或下腹一侧有隐痛,双合诊可触及一侧附件有软性包块,有压痛,尿妊娠试验为阳性,脉弦滑。

治法:活血化瘀,消癥杀胚。

方药:宫外孕Ⅱ号方(山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加蜈蚣、全蝎、紫草。

2.已破损期指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者。临床有休克型、不稳定型及包块型。

(1)休克型

主要证候:突发下腹剧痛,面色苍白,四肢厥逆,或冷汗淋漓,恶心呕吐,血压下降或不稳定,有时烦躁不安,脉微欲绝或细数无力,并有腹部及妇科检查的体征。

治法:益气固脱,活血祛瘀。

方药:生脉散合宫外孕Ⅰ号方。

(2)不稳定型

主要证候:腹痛拒按,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但逐渐减轻,可触及界线不清的包块,兼有少量阴道流血,血压平稳,脉细缓。

治法:活血祛瘀,佐以益气。

方药:宫外孕Ⅰ号方。

(3)包块型

主要证候:腹腔血肿包块形成,腹痛逐渐减轻,可有下腹坠胀或便意感,阴道出血逐渐停止,脉细涩。

治法:活血祛瘀消癥。

方药:宫外孕Ⅱ号方。

异位妊娠的诊断要点不包括()

A.有停经史

B.高热

C.阴道出血

D.腹痛

E.尿妊娠试验阳性

【正确答案】B

胎漏、胎动不安

1.胎漏、胎动不安的定义

★★

2.病因病机

★★

3.鉴别诊断

★★

4.辨证论治

★★★

5.预防与调护

胎漏、胎动不安的定义

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血者,称为“胎动不安”。本病发生在妊娠早期,类似于西医学的先兆流产,若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则类似于西医学的前置胎盘。

病因病机

胎漏、胎动不安的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胎元不固。妊娠是胚胎寄生于母体子宫内生长发育和成熟的过程。母体和胎儿必须互相适应,否则易发生流产。胎元包括胎气、胎儿、胎盘三个方面,任何一方有问题,均可发生胎漏、胎动不安。常见病因有。肾虚、血热、气血虚弱、血瘀。

流产鉴别诊断

胎漏、胎动不安是以胚胎、胎儿存活为前提,首辨胚胎存活与否,并要与妊娠期间有阴道出血或腹痛的疾病相鉴别。此外,本病之阴道出血还要与各种原因所致的宫颈出血相鉴别,如宫颈息肉出血。

辨证论治

本病首辨胎元未殒或已殒,胎元未殒宜保,按本病辨证论治;胎元已殒则应去胎,按堕胎、小产处理。治疗大法以补肾安胎为主,并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采用补。肾健脾、清热凉血、益气养血或化瘀固冲法。

1.肾虚证

主要证候: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黯,腰酸、腹痛、下坠,或曾屡孕屡堕,头晕耳鸣,夜尿多,眼眶黯黑或有面部黯斑;舌淡,苔白,脉沉细滑尺脉弱。

治法:补肾健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党参、白术或滋肾育胎丸。

2.血热证

主要证候: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深红或鲜红,质稠,或腰酸,口苦咽干,心烦少寐,溲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养血安胎。

方药:保阴煎或当归散。

3.气血虚弱证

主要证候: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红,质稀薄,或小腹空坠而痛、腰酸,面色

白,心悸气短,神疲肢倦;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略滑。

治法: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方药:胎元饮。

4.血瘀证

主要证候:宿有癥积,孕后常有腰酸腹痛下坠,阴道不时出血,色黯红,或妊娠期跌仆闪挫,继之腹痛或少量阴道出血;舌黯红,或有瘀斑,脉弦滑或沉弦。

治法:活血化瘀,补肾安胎。

方药: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某女,孕2个月,感轻度腰酸腹坠痛,阴道有少许出血2天。应诊断为()

A.胞漏

B.胎漏

C.胞阻

D.堕胎

E.胎动不安

【正确答案】E

堕胎、小产

1.堕胎、小产、暗产的定义

★★

2.病因病机

★★

3.鉴别诊断

★★

4.辨证论治

★★

5.预防与调护

堕胎、小产的定义

凡妊娠12周内胚胎自然殒堕者称“堕胎”,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小产”或“半产”,分别相近于西医学的早期流产和晚期流产。

病因病机

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损伤,胎结不实,胎元不固,而致胚胎、胎儿自然殒堕离宫而下,多由胎漏、胎动不安发展而来。常见病因有肾气虚弱、气血不足、热病伤胎和跌仆伤胎。

鉴别诊断

本病诊断的关键是妊娠物是否完全堕出或产出,需与异位妊娠、葡萄胎相鉴别,经妇科检查、B超、后穹隆穿刺多可区分。

辨证论治

本病的治疗原则以下胎益母为主,若胎堕完全者应按产后处理,宜调养气血为主。

1.胎堕难留证

主要证候:妊娠早期,阴道流血逐渐增多,色红有块,小腹坠胀疼痛,或妊娠中晚期,小腹疼痛,阵阵紧逼,会阴逼胀下坠,或有羊水溢出,继而阴道下血量多,或伴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头晕目眩;舌质正常或紫黯,舌边尖有瘀点,脉滑或涩。

治法:祛瘀下胎。

方药:脱花煎或生化汤加益母草。

2.胎堕不全证

主要证候:胎殒之后,尚有部分组织残留于子宫,阴道流血不止,甚至出血如崩,腹痛阵阵紧逼;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活血化瘀,佐以益气。

方药:脱花煎加人参、益母草、炒蒲黄。

滑胎

1.滑胎的定义

★★

2.病因病机

★★

3.诊断

★★

4.辨证论治

★★★

5.预防与调护

滑胎的定义

凡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亦称“数堕胎”、“屡孕屡堕”。

病因病机

主要机理:母体冲任损伤;胎元不健。

胞脉者系于肾。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胎儿居于母体之内,全赖母体肾以系之,气以载之,血以养之,冲任以固之。

病因主要有:肾虚、气血虚弱、血瘀。

肾虚又分为肾气不足、肾阳亏虚、肾精亏虚。

脾肾两虚——冲任失固

气血虚弱——冲任失养,不能摄养胎元→屡孕屡堕

血瘀——损伤冲任,气血失和,胎元失养

诊断

1.病史堕胎、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诊断时注意其连续性和自然陨堕的特点。多数滑胎病人,往往发生在妊娠后的相同月份,但也有部分病人滑胎不在相同月份。

2.检查

(1)妇科检查了解子宫发育,有无子宫肌瘤、子宫畸形及盆腔肿物等。

(2)实验室检查查男女双方染色体。男子因诸多因素所导致的精子数目、活动力、畸形率的异常。女方查黄体功能、胎盘内分泌功能、ABO抗原、血清抗体效价、抗心磷脂抗体等。

(3)辅助检查通过B超或子宫一输卵管造影观察子宫形态、大小,有无畸形、官腔粘连、子宫肌瘤、盆腔肿物,宫颈内口情况。特别是大月份小产者更应重视是否存在宫颈机能不全情况,若宫颈内口达1.9cm以上者可诊断为宫颈内口松弛。

辨证论治

本病主要以滑胎者伴随的全身脉证作为辨证依据。根据有关检查,排除男方因素或女方非药物所能奏效的因素,针对原因辨证施治。治疗滑胎应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阶段性原则。孕前宜以补肾健脾,益气养血,调理冲任为主;孕后即应积极进行保胎治疗,并应维持超过既往堕胎、小产时间2周以上,万不可等到发生流产先兆以后再进行诊治。对于滑胎病人应言明“预培其损”的重要性和孕后坚持用药的必要性。

1.肾虚证

(1)肾气不足证

主要证候:屡孕屡堕,甚或应期而堕;孕后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面色晦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尺脉沉弱。

治法:补肾健脾,固冲安胎。

方药:补肾固冲丸。

(2)肾阳亏虚证

主要证候:屡孕屡堕;腰膝酸软,甚则腰痛如折,头晕耳鸣,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频多,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而润,脉沉迟或沉弱。

治法:温补肾阳,固冲安胎。

方药:肾气丸去泽泻,加菟丝子、杜仲、白术。

(3)肾精亏虚证

主要证候:屡孕屡堕;腰酸膝软,甚或足跟痛,头晕耳鸣,手足心热,两颧潮红,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肾填精,固冲安胎。

方药:育阴汤。

2.脾肾虚弱证

主要证候:屡孕屡堕;腰酸膝软,小腹隐痛下坠,纳呆便溏,头晕耳鸣,尿频,夜尿多,眼眶黯黑,面色晦黄,面颊部黯斑;舌淡胖色黯,脉沉细滑,尺脉弱。

治法:补肾健脾,养血安胎。

方药:安奠二天汤。

3.气血虚弱证

主要证候:屡孕屡堕;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白,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固冲安胎。

方药:泰山磐石散。

4.血热证

主要证候:屡孕屡堕,孕后阴道出血,色深红质稠;腰酸腹痛,面赤唇红,口干咽燥,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养血,滋肾安胎。

方药:保阴煎合二至丸加白术。

5.血瘀证

主要证候:素有癥痼之疾,孕后屡孕屡堕;肌肤无华;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滑或涩。

治法:祛瘀消癥,固冲安胎。

方药: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以下可诊断为滑胎的是()

A.停经40余天,阴道下血量少,色淡,曾自然堕胎1次,脉滑

B.停经50余天,阴道下血量少,色淡,小腹坠痛,曾自然堕胎2次,脉滑

C.停经50余天,。阴道下血量少,色淡,曾自然堕胎3次,脉沉滑尺弱,腰痛如折

D.停经40余天,阴道下血量少,色黯,小腹胀痛拒按,曾经人流3次,脉沉涩

E.停经40余天,阴道下血量少,色淡,小腹痛,脉弱

【正确答案】C

胎萎不长

1.胎萎不长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

★★★

胎萎不长的定义

妊娠4~5个月后,孕妇腹形与宫体增大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称为“胎萎不长”。亦可称为“妊娠胎萎燥”、“妊娠胎不长”。

病因病机

本病的主要机理是气血不足以荣养其胎,而致胎儿生长迟缓。主要病因有气血虚弱、脾肾不足、血寒宫冷。

辨证论治

本病辨证以虚证为多。本病的治疗原则,当求因治本,去其所病,重在补脾肾、益气血,使其精血充足,则胎有所养。

1.气血虚弱证

主要证候:妊娠4~5个月后,腹形和宫体增大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面色萎黄或?白,身体羸弱,头晕心悸,少气懒言;舌质淡嫩,苔少,脉稍滑细弱无力。

治法:补气益血养胎。

方药:胎元饮。

2.脾肾不足证

主要证候:妊娠腹形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腰膝酸软,纳少便溏,或形寒畏冷,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补益脾肾,养胎长胎。

方药:寿胎丸合四君子汤。

3.血寒宫冷证

主要证候:妊娠腹形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形寒怕冷,腰腹冷痛,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迟滑。

治法:温肾扶阳,养血育胎。

方药:长胎白术散加巴戟天、艾叶。

子满

1.子满的定义

2.病因病机

★★

3.辨证论治

★★

子满的定义

妊娠5~6月后出现腹大异常,胸膈满闷,甚则遍身俱肿,喘息不得卧者,称“子满”,又称“胎水肿满”。

病因病机

子满多由脾胃虚弱,土不制水,水渍胞中所致,或因胎元缺陷,发展为畸胎。

辨证论治

本病为本虚标实证,治宜标本兼顾,本着治病与安胎并举的治则,健脾消水而不伤胎。

主要证候:妊娠中期后,腹部增大异常,胸膈满闷,呼吸短促,神疲体倦,四肢不温,小便短少,甚则喘不得卧;舌淡胖,苔白,脉沉滑无力。

治法:健脾利水,养血安胎。

方药:鲤鱼汤加黄芪、桑白皮或当归芍药散。

子肿

1.子肿的定义

★★

2.子气、皱脚、脆脚的定义

★★

3.病因病机

★★

4.辨证论治

★★★

子肿的定义

子肿又称“妊娠肿胀”,其主症是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肢体面目肿胀者称“子肿”。

子气、皱脚、脆脚的含义

1.子气自膝至足肿,小水长者。

2.皱脚两脚肿而肤厚者。

3.脆脚两脚肿而皮薄者。

病因病机

此病多发生在妊娠5~6月以后,此时胎体逐步长大,升降之机为之不利,若脏器本虚,胎碍脏腑,因孕重虚。因此,脾肾阳虚、水湿不化,或气滞湿停为妊娠肿胀的主要发病机理,脾肾两脏功能失常往往互相影响,或相继出现。

辨证论治

妊娠肿胀的治疗应本着治病与安胎并举的原则,以运化水湿为主,适当加入养血安胎之品,慎用温燥寒凉、峻下、滑利之品,择用皮类利水药,以免伤胎。

1.脾虚证

主要证候:妊娠数月,面目四肢浮肿,或遍及全身,皮薄光亮,按之凹陷不起,面色黄白无华,神疲气短懒言,口淡而腻,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小便短小,大便溏薄;舌淡体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润或腻,脉缓滑。

治法:健脾利水。

方药:白术散加砂仁或健脾利水汤。

2.肾虚证

主要证候:妊娠数月,面浮肢肿,下肢尤甚,按之如泥,腰酸乏力,下肢逆冷,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润,脉沉迟。

治法:补肾温阳,化气利水。

方药:真武汤或肾气丸。

3.气滞证

主要证候:妊娠3~4月后,肢体肿胀,始于两足,渐延于腿,皮色不变,随按随起,胸闷胁胀,头晕胀痛;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行滞,除湿消肿。

方药:天仙藤散或正气天香散。

孕6个月,脚肿渐及于腿,皮色不变,按之即起,头晕胸闷,舌苔薄腻脉弦滑。属于()

A.脾虚

B.肾虚

C.血瘀

D.痰湿

E.肝郁

【正确答案】E

子晕

1.子晕的定义

★★

2.病因病机

★★

3.辨证论治

★★★

4.预防与调护

子晕的定义

子晕又称“妊娠眩晕”,是指妊娠期出现以头晕目眩,状若眩冒为主症,甚或眩晕欲厥,称“子晕”。子晕有轻重之分,若发生在妊娠中后期,多属重证,往往伴有视物模糊、恶心欲吐头痛等,多为子痫先兆。

病因病机

本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阴血不足、肝阳上亢或痰浊上扰。脏气本虚,孕后精血下注养胎,阴分必亏,阴不潜阳,肝阳化火生风;或妊娠中期后,胎体渐大,影响气机升降,气郁犯脾,脾虚湿聚,化为痰浊,肝阳夹痰浊上扰清窍。阴虚肝旺、脾虚肝旺属子晕重证,尤应预防子痫的发生。

辨证论治

1.阴虚肝旺证

主要证候:妊娠中后期,头晕目眩,视物模糊,耳鸣失眠,心中烦闷,颜面潮红,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或绛,少苔,脉弦数。

治法:育阴潜阳。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石决明、龟甲、钩藤、白蒺藜、天麻。

2.脾虚肝旺证

主要证候:妊娠中晚期,头晕头重目眩,胸闷心烦,呕逆泛恶,面浮肢肿,倦怠嗜睡;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健脾化湿,平肝潜阳。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钩藤、丹参、蔓荆子。

3.气血虚弱证

主要证候:妊娠后期头晕目眩,眼前发黑,心悸健忘,少寐多梦,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脉细弱。

治法:调补气血。

方药:八珍汤加首乌、钩藤、石决明。

子痫

1.子痫的定义

2.子痫的诊断

★★

3.急症处理原则

★★

子痫的定义

子痫又称“子冒”、“妊娠痫证”,其主症是妊娠晚期或临产前及新产后,突然发生眩晕倒仆,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须臾醒,醒复发,甚至昏迷不醒者,称为“子痫”。

子痫的诊断

1.病史孕前可有或无高血压史、肾病史、糖尿病史、家族高血压病史;双胎、多胎妊娠,羊水过多,葡萄胎病史;子痫病史等。

2.临床表现妊娠后期,或正值分娩时,或分娩后,忽然眩晕倒仆,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须臾醒,醒复发,甚或昏迷不醒。或者在先兆子痫的基础上出现抽搐昏迷症状为子痫。

3.检查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可有或无高血压史,妊娠20周后血压升高到18.7/12.0kPa(140/90mmHg),或较基础血压升高4.0kPa(30/15mmHg),伴蛋白尿、水肿即可诊断为子痫前期。

急症处理原则

一经确诊,立即住院治疗,积极处理。治疗原则为解痉、降压、镇静、合理扩容,必要时利尿、适时中止妊娠,中西医配合抢救。

妊娠小便淋痛

1.妊娠小便淋痛的定义

2.病因病机

★★

3.辨证论治

★★★

妊娠小便淋痛的定义

妊娠期间出现尿频、尿急、淋沥涩痛等症,称“妊娠小便淋痛”,或“妊娠小便难”,俗称“子淋”,类似于西医的妊娠合并泌尿系感染。

病因病机

病因总因于热,机理是热灼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其热有虚实之分,虚者阴虚内热;实者心火亢盛,湿热下注。

辨证论治

本病治疗上均以清润为主,不宜过于苦寒通利,以免重耗阴液,损伤胎元。

1.阴虚津亏证

主要证候:妊娠期间,小便频数,淋沥涩痛,量少色淡黄,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颧赤唇红;舌红少苔,脉细滑而数。

治法:滋阴清热,润燥通淋。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车前子。

2.心火偏亢证

主要证候:妊娠期间,小便频数,尿短赤,艰涩刺痛,面赤心烦,渴喜冷饮,甚者口舌生疮;舌红欠润,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清心泻火,润燥通淋。

方药:导赤散加玄参、麦冬。

3.湿热下注证

主要证候:妊娠期间,突感尿频、尿急、尿痛,尿意不尽,欲解不能,小便短赤,小腹坠胀,胸闷食少,带下黄稠量多;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润燥通淋。

方药:加味五苓散。

某女,孕5个月,尿少色深黄,艰涩而痛,面赤心烦,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滑数。治疗方剂是()

A.保阴煎加味

B.猪苓汤加味

C.知柏地黄丸加味

D.导赤散加味

E.加味五淋散加味

【正确答案】D

妊娠小便不通

1.妊娠小便不通的定义

★★

2.病因病机

★★

3.辨证论治

★★★

妊娠小便不通的定义

妊娠期间,小便不通,甚至小腹胀急疼痛,心烦不得卧,称“妊娠小便不通”,古称“转胞”或“胞转”。以妊娠晚期7~8个月时较为多见。

病因病机

妊娠小便不通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胎气下坠,压迫膀胱,致膀胱不利,水道不通,溺不得出。属本虚标实证,临床有肾虚、气虚之分。

辨证论治

本病以小便不通为主,但其实质是肾虚或气虚。治疗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以补气升提助膀胱气化为主,不可妄投通利之品,以免影响胎元。

1.肾虚证

主要证候:妊娠小便频数不畅,继则闭而不通,小腹胀满而痛,坐卧不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薄润,脉沉滑无力均为肾虚之象。

治法:温肾补阳,化气行水。

方药:肾气丸去丹皮、附子,加巴戟天、菟丝子。

2.气虚证

主要证候:妊娠期间,小便不通,或频数量少,小腹胀急疼痛,坐卧不安,面色白,神疲倦怠,头重眩晕;舌淡,苔薄白,脉虚缓滑。

治法:补中益气,导溺举胎。

方药:益气导溺汤。

以上是关于2019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第九单元。更多关于2019中医执业医师复习和资料,详情关注昭昭医考官网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上一篇:2019中医妇科学复习:妇科疾病的诊断与辨证 下一篇:2019中医妇科学综述:产后疾病
去做题

昭昭学习资料下载

考生必看

课程中心 MORE+

热点资讯

免费备考资料包

昭昭医考APP 百万医考生都在用的APP

昭昭题库-随时做,昭神直播-随心学!

一键安装做题

考试选择

注册即送专属好礼!

你要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恭喜你注册成功!!!

1请长按左侧二维码图片,保存至手机相册。

2前往手机微信识别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并领取大礼包!

PS:不要刷新或关闭页面哦!

温馨提示

你好,你已经是昭昭老粉丝啦~
不可以领取礼包了哦,
可直接登录学习购买课程。

知道了 登录学习
登录窗口
注册登录后,系统将自动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请扫码获取免费资料包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