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
敲黑板,画重点,把重中之重放在上面。如果你能看一看,分数就有效了,2021中医执业辅导资料:感冒
中内
着凉
感冒的病因:外感六邪,流行性病毒。
病位:肺卫,主要在卫表里。
病程一般为3 ~ 7天,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为多。
基本病机:表里不一,宣肺不畅。
治疗原则:祛表情邪。
感冒
(1)风寒束表证——治疗方法:辛温解表。处方:荆防大痹汤或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证治疗——:辛凉解表。处方:银翘散或葱白橘梗汤
(3)暑湿表证治疗:清热燥湿解表。药方:新香草饮
体虚感冒
(1)气虚感冒——-治疗:益气解表。药方:神速饮
(2)阴虚感冒——-治疗:滋阴解表。方药:加味李四汤
咳嗽
咳嗽病因:外感六邪,内邪燥肺。
病位:肺,与肝脾相关,久肾。
病机:邪犯肺,肺气上逆。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治法:祛风散寒,宣肺止咳。处方:三拗汤合枳术散
(2)风热犯肺证治疗——:祛风清热,宣肺止咳。处方:桑菊饮加减
风燥伤肺的治疗方法:祛风清肺、润燥止咳。处方:桑杏汤加减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治疗:祛湿化痰,理气止咳。处方:陈二魏萍散合三子养亲汤
(2)肺证痰热郁证治疗——:清热潜肺,化痰止咳。处方:金青化痰汤
(3)肝火犯肺证——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处方:代格散配合加减薤白散
(4)肺阴虚证——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处方:沙参麦冬汤加味三号平喘试验
哮喘
哮喘是一种痰与哮喘的发作性疾病。发作时,喉咙里有一声响亮的喘息,呼吸急促难以呼吸,即使呼吸时也不能平躺。
哮喘的病因:外邪入侵,饮食不当,体质虚弱。
病位:肺,与脾肾关系密切。
病理因素:痰是主要因素(重根)。
基本病机:“痰瘀”导致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治疗法则:“治标不治本,治标不治本。”
(1)寒哮证治——: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处方: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证治——:清热宣肺,化痰平喘。处方:定喘汤或月脉甲半夏汤
(3)寒包热哮治法:解表散寒,化痰清热。处方: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治疗——:祛风化痰,降气平喘。处方:三子养亲汤加减
(5)虚喘证治法——:补肺补肾,益气化痰。处方:平喘固本汤缓解期
(6)肺脾气虚——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处方:加味六君子汤
(7)肺肾两虚——治法:补肺肾。处方:加味生脉饮加刘军汤
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慢性衰弱性疾病,其特征是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和体重逐渐减轻。
病因:因正气虚弱,因结核感染。
位置:肺。
病理因素:肺结核。
病理性质:阴虚。
基本病机:体虚虫侵,阴虚火旺。
治疗原则:补虚养元,抗结核,杀虫。
(1)肺阴虚证——治疗:滋阴润肺。处方:月华丸
(2)虚火灼肺证——治疗:滋阴降火。处方:百合固金汤、龙胆鳖甲散
(3)气阴两虚证——种治疗方法:益气养阴。处方:保贞汤或沈凌白术散
(4)阴阳虚证——治疗:滋阴壮阳。处方:补天大枣丸
心悸
位置:心脏,与肝、脾、肾、肺关系密切。
病理因素:气滞血瘀,痰浊饮水。
基本病机:气血阴阳两虚,失养心力;或者邪恶扰乱了一个人的心灵。
治疗原则:虚证分别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方法治疗;
实证要化痰、消酒、清火、祛瘀。
(1)心虚胆怯证——治法:安神养心安神。处方:安神支钉丸
(2)心血虚——治法:养血养心,益气安神。药方:桂脾汤加减
(3)心阳不振证——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方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4)水饮凌心证——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方剂:苓桂术甘汤加减
(5)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剂: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6)瘀阻心脉证——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方剂: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痰火扰心证——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剂:黄连温胆汤加减
胸痹
病位:心。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基本病机:心脉痹阻。
治疗原则:先治其标,后扶正治本。尤其重视补益心气之不足。
心血瘀阻证——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1)气滞心胸证——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2)痰浊闭阻证——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方剂: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3)寒凝心脉证——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4)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方剂: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5)心肾阴虚证——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方剂: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6)心肾阳虚证——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方剂: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不寐
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年迈体虚等。
病位: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病理变化: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
(1)肝火扰心证——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2)痰热扰心证——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方剂:黄连温胆汤加减
(3)心脾两虚证——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剂:归脾汤加减
(4)心肾不交证——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剂: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5)心胆气虚证——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方剂: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头痛
病位:多在肝、脾、肾三脏。
病理因素:痰湿、风火、血瘀。
基本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太阳头痛——羌活、蔓荆子、川芎
阳明头痛——葛根、白芷、知母
少阳头痛——柴胡、黄芩、川芎
厥阴头痛——吴茱萸、藁本等
久痛不愈,头痛较剧烈——搜风通络虫类药:全蝎、蜈蚣、地龙
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治法:疏散风寒止痛。方剂:川芎茶调散加减
(2)风热头痛——治法:疏风清热和络。方剂:芎芷石膏汤加减
(3)风湿头痛——治法:祛风胜湿通窍。方剂:羌活胜湿汤加减
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治法:平肝潜阳息风。方剂:天麻钩藤饮加减
(2)血虚头痛——治法:养血滋阴,和络止痛。方剂:加味四物汤加减
(3)痰浊头痛——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肾虚头痛——治法:养阴补肾,填精生髓。方剂:大补元煎加减
(5)瘀血头痛——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止痛。方剂:通窍活血汤加减
针灸学
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尺泽(合穴):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
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 1.5 寸,拇短伸肌腱和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
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鱼际(荥穴):
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
②掌中热
③小儿疳积
腧穴
手阳明大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商阳:
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
②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③手指麻木
阳溪(经穴)(助理不考):在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
曲池(合穴):在肘区,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
肩髃: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
迎香:
①鼻塞、鼽衄等鼻病
②口、面痒等面部病证
③胆道蛔虫症
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下关: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
梁丘(郄穴)(助理不考):
①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
②急性胃痛
③乳痈、乳痛等乳疾
足三里(合穴,胃之下合穴):
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
②下肢痿痹;
③心悸、眩晕、癫狂等神志病;
④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
⑤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丰隆(络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 8 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旁开 1 寸。
内庭(荥穴):在足背,第 2、3 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隐白(井穴):
①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
②便血、尿血等出血证
③癫狂,多梦
④惊风
⑤腹满,暴泄
三阴交:
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病证
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③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
④心悸,失眠,眩晕
⑤下肢痿痹
⑥阴虚诸证
⑦湿疹,荨麻疹
阴陵泉(合穴):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血海: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 2 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手少阴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通里(络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 1 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①心悸、怔忡等心病
②舌强不语、暴喑
③腕臂痛
阴郄(郄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 0.5 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神门(输穴;原穴):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少冲(井穴):
①心悸、心痛、癫狂、昏迷等心与神志病证
②热病
手太阳小肠经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在手内侧,第 5 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养老(郄穴):在前臂后区,腕背横纹上 1 寸,尺骨头桡侧凹陷中。
天宗: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 1/3 与下 2/3 交点凹陷中
听宫:在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足太阳膀胱经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心俞(心之背俞穴):在脊柱区,第 5 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膈俞(八会穴之血会):在脊柱区,第 7 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脾俞(脾之背俞穴):在脊柱区,第 11 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肾俞(肾之背俞穴):在脊柱区,第 2 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
次髎:在骶区,正对第 2 骶后孔中。
承山: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秘;③腹痛,疝气。
至阴(井穴):①胎位不正,滞产;②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足少阴肾经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涌泉(井穴):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约足底第 2、3 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 1/3 与后 2/3 交点凹陷中。
太溪(原穴;输穴):①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阳痿等肾虚证;②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
等阴虚性五官病证;③咳嗽、气喘、咯血、胸痛等肺系疾患;④消渴,小便频数,便秘;⑤月经不调;⑥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照海:(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在踝区,内踝尖下 1 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
复溜(经穴):在小腿内侧,太溪穴上 2 寸,当跟腱的前缘。
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曲泽(合穴):在肘前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
郄门(郄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 5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①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系病证
②胃痛、呕吐、呃
逆等胃腑病证
③中风,偏瘫,眩晕,偏头痛
④失眠、郁证、癫狂痫等神志病证
⑤肘臂挛痛
劳宫(荥穴):
①中风昏迷、中暑等急症
②心痛、烦闷、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疾患
③口疮,口臭
④鹅掌风
手少阳三焦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外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①热病
②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
③瘰疬,胁肋痛
④上肢痿痹不遂
支沟(经穴):
①便秘;②耳鸣,耳聋,暴喑;③瘰疬;④胁肋疼痛;⑤热病
足少阳三焦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风池: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环跳:在臀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 1/3 与内 2/3 交点处。
风市:在股部,髌底上 7 寸,直立垂手,掌心贴于大腿时,中指尖所指凹陷中,髂胫束后缘。
阳陵泉(合穴;胆之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①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
②膝肿痛,下肢痿痹、麻木
③小儿惊风
悬钟(八会穴之髓会):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 3 寸,腓骨前缘。
足厥阴肝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太冲(输穴;原穴):在足背,第 1、2 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
期门(肝之募穴):
①胸胁胀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腹泻等肝胃病证
②奔豚气
③乳痈
督脉
命门(助理不考):在脊柱区,第 2 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大椎:
①热病、疟疾、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
②骨蒸潮热
③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
④项强,脊痛
⑤风疹,痤疮
水沟:在面部,人中沟的上 1/3 与下 2/3 交界处。
任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中极(膀胱之募穴):在下腹部,脐中下 4 寸,前正中线上。
关元(小肠之募穴):在下腹部,脐中下 3 寸,前正中线上。
气海(肓之原):在下腹部,脐中下 1.5 寸,前正中线上。
神阙:
①虚脱、中风脱证等元阳暴脱证
②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等肠腑病证
③水肿,小便不利
④保健灸常用穴
奇穴
夹脊穴:
①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
②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
③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外劳宫:①落枕,手臂肿痛;②脐风
针灸治疗原则
(1)补虚泻实。
(2)清热温寒
(3)治病求本
(4)“三因制宜
针灸治疗作用
(1)疏通经络。(2)调和阴阳。(3)扶正祛邪。
针灸处方
选穴原则
①近部选穴;②远部选穴;③辨证选穴;④对症选穴。
头痛
主穴:百会、太阳、风池、阿是穴、合谷。
腰痛
取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大肠俞、阿是穴、委中。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历年题目题目实战演练
章节练习章节专项突破
模拟考试优质模拟题
练习记录提高复习效率
12.3MB 下载数2365
10.3MB 下载数3652
9.65MB 下载数2659
你要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长按二维码保存到相册